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3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体感觉是膝关节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水平与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程度有关。为此探讨ACL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1-03/2003—12进行膝ACL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60例,按病区将患者分本体感觉促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本体感觉促进组除了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外还加以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位置觉测定。结果:本体感觉促进组在被动角度重现测试中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25&;#177;1.06)&;#176;,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7&;#177;1.95)&;#176;(P&;gt;0.05)。对照组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91&;#177;1.01)&;#176;,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3&;#177;1.22)&;#176;,患膝的总平均偏差显著大于健侧(P&;lt;0.01)。结论:ACL韧带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改善患膝位置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具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使用支具前及配戴掌桡侧带柄支具使腕中立位,掌指关节屈45°位固定2和6周后,用Levine问卷量表及电诊断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支具使用前及使用2周后平均症状分数3.3→2.4;平均功能分数3.1→2.6,症状及功能明显缓解(P<0.01);正中神经感觉纤维潜伏时3.87→2.51 ms,有极大改善,运动潜伏时5.93→5.47, 变化不明显;支具持续作用6周后与2周时比较,上述数据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中立位支具连续制动2周即能显著缓解腕管综合征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孙莉  沈晓艳  叶维  严思 《中国康复》2018,33(4):272-274
目的:研究低强度激光鼻腔内照射(LINC)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首发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INC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评定患者认知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及2个月后,2组MMSE及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2个时间点观察组2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及2个月后,2组的LOTCA总分及各项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2个时间点观察组LOTCA总分及各项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LINC治疗,有利于其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半年随访。方法选择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即开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治疗,任其自然恢复。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入选时、康复1,3,6个月后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FMA,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相比,康复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平稳后给予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对于减轻脑痉挛,预防挛缩畸形及提高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脑循环仪治疗52例偏头痛急性发作,疼痛完全消失15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采用脑循环仪治疗偏头痛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 入选标准的真性球麻痹患者42例,随机分为假刺激组、低强度组、高强度组,每组14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 规吞咽康复训练,假刺激组予以假性tDCS刺激,低强度组予以1 mA tDCS电刺激,高强度组予以2 mA tDCS 电刺激;均为20 min/次,5 次/周,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纤维内镜下吞咽困难严重程 度量表(FEDSS)、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和表面肌电(sEMG)数据进行评定和分析。结 果:治疗后,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FEDSS评分低于假刺激组(均P<0.05),且高强度组低于低强度组(均 P<0.05);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MMASA评分和sEMG平均肌电值均高于假刺激组(均P<0.05),且高强 度组高于低强度组(P<0.05)。结论:低强度、高强度tDCS电刺激均可改善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且高强度 刺激疗效可能优于低强度刺激。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半年随访。方法 选择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即开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治疗,任其自然恢复。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入选时、康复1,3,6个月后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两组患者治疗前FMA,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相比,康复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平稳后给予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对于减轻脑痉挛,预防挛缩畸形及提高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体感觉是膝关节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水平与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程度有关。为此探讨ACL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1-03/2003-12进行膝ACL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60例,按病区将患者分本体感觉促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本体感觉促进组除了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外还加以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位置觉测定。结果:本体感觉促进组在被动角度重现测试中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25±1.06)°,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7±1.95)°(P>0.05)。对照组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91±1.01)°,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3±1.22)°,患膝的总平均偏差显著大于健侧(P<0.01)。结论:ACL韧带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改善患膝位置觉。  相似文献   
9.
研究消化性溃疡的辨证分型及运用传统医学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从治重脾胃,治肝以安胃,活血化瘀单味或复方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个方面进行辨证分型。结果: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马贵同教授多次辨证施治,现病情已得到控制,至今未出现复发。结论:既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又从溃疡形成的局部着手,重视辨病,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诊抢救昏迷患者临床诊断及康复护理的方法、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急诊室自2017年2—12月收治的5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昏迷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包含肌肉萎缩、肢体挛缩变形以及足下垂等)的发生率。结果经急诊抢救和护理,两组均未有患者死亡,但研究组患者昏迷苏醒时间(3.0±0.5)d、住院时间(10.3±1.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2±1.1)、(14.8±2.4)d,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昏迷患者施行针对性的临床诊断、抢救以及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保证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缩短其整体预后周期,同时还能降低患者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能促进患者获得满意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