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孕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其中输卵管性不孕占女性不孕的25%~35%,在女性不孕中居首位,且有增高趋势。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出现前,对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包括输卵管粘连分离术、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吻合术、输卵管植入术等。随着IVF-ET等辅助生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miR23b和特异蛋白1(specifi c protein 1,Sp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 二者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qPCR检测miR23b和Sp1 mRNA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 正常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检测Sp1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的表达和分布情 况。结果:MiR23b mRNA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组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增加(P<0.05)。Sp1在子宫内膜间质 细胞、腺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少量表达在胞质中;Sp1 mRNA和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 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均依次降低(P<0.05)。MiR23b与Sp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26,P<0.05)。结论:MiR23b和Sp1与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可能通过相互拮抗,共同参与异位病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效因子(EEF)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资料。采用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找出可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EEF的因素,并通过多因素分析获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病程(X1)、腹壁瘢痕(X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X3)、血流分级(X4)、腹壁厚度(X5)及靶皮距(X6)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EEF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7.742+1.153X1+14.927X2-13.846X3+4.713X4+1.422X5+0.227X6。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病程短、无腹壁瘢痕、治疗前经GnRH-a预处理、病灶血流少、腹壁厚度薄、靶皮距短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EEF更小,消融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腹腔镜输卵管修复联合防粘连剂术后妊娠率和妊娠结局的因素,比较术中使用氧化可再生纤维素膜(Interceed)与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欣可聆)对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随访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因输卵管性不孕行腹腔镜下输卵管修复整形术的172例的妊娠率和妊娠结局,对影响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的有关因素(包括年龄、不孕年限、既往腹腔镜手术史、不孕类型、术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的输卵管通畅情况、术中亚甲蓝通畅情况、输卵管盆腔分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术中使用的防粘连剂分为Interceed组和欣可聆组,比较2组术后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 172例中术后妊娠46例,妊娠率26.7%(46/172)。其中异位妊娠7例,自然流产4例,活产率76.1%(35/46)。172例中输卵管盆腔病变轻度、中度、重度的妊娠率分别为50.0%(7/14)、32.9%(27/82)和15.8%(12/76)(χ2=10.120,P=0.006),其余各项因素均无显著性。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输卵管盆腔病变分度是影响术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Waldχ2=9.494,P=0.002)。Interceed组和欣可聆组的妊娠率分别为27.9%(24/86)和25.6%(22/86)(χ2=0.119,P=0.730),活产率分别为79.2%(19/24)和72.7%(16/22)(χ2=0.262,P=0.609),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输卵管盆腔病变分度是术后妊娠的主要影响因素,输卵管性不孕腹腔镜术中使用Interceed或欣可聆患者的妊娠结局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RAS相关蛋白1(RAP1)的异构体RAP1A和环磷酸腺苷交换蛋白1(EPAC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和分布,探讨两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 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P1A和EPAC1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的表达和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的表达,分析RAP1A和EPAC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RAP1A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细胞质,在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EPAC1表达于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在间质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表达,在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呈强阳性表达。2种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内膜(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AP1A和EPAC1的表达水平在异位内膜(r?= 0.635,P?<0.05)、在位内膜(r?=0.697,P?<0.05)和正常子宫内膜(r?=0.436,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RAP1A和EPAC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呈高表达,两者可能相互协同,促进异位病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