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应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肿瘤外科结直肠癌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癌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有关.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预防重于治疗,发病前早期采取综合措施干预,手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发病后及时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诊断分期及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及肛肠科的肛周H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合临床Herley 分期,观察MRI显示的HS病灶分布与严重程度。结果: 10例患者中Herley Ⅰ期6例,Ⅱ期 4例,Ⅰ期患者MRI表现为局灶性炎症及脓肿,未见窦道。脓肿见于肛周(83 %),之后依次为臀区(50 %)、前会阴区(33 %)。Ⅱ期患者MRI表现为皮下组织炎症、脓肿及窦道,窦道未侵犯肌肉、肛管,未见窦道相互连接。4例患者中窦道见于肛周(100 %),前会阴区(25 %),臀区(25 %),坐骨直肠窝(25 %),臀沟(25 %)。脓肿见于肛周(100 %),前会阴区(50 %),臀区(50 %),坐骨直肠窝(25 %),臀沟(25 %)。本组患者MRI表现与临床分期一致。结论: MRI检查可明确肛周HS病变范围及深度,确定Herley 分期,为肛周HS的诊断、治疗及疗效判定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武俊英  梁英  刘爱玲 《中医药研究》2010,(11):1324-132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为95%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电刺激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少和预防药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在患者取药调配过程中,通过对药患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前做好防止药患纠纷发生的措施。结果: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有效控制药患纠纷发生的几率。结论:通过处理医患关系的几点体会中,进一步完善操作规程,建立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以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用悬吊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ODI评分及静态平衡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ODI评分及左、右单脚站立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单脚站立时间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左、右单脚站立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腰痛患者的疗效及对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效果优于单纯悬吊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疗。与常规的压迫止血相比,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有止血成功率高、卧床时间短、血管并发症少等优势。本文就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构成、机制、使用情况及护理体会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以及与外周血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 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强度2.0 mA,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14次,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BI、MMSE、HAMD、SDS评分及外周血BDNF、N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BI评分[(68.00±14.81)分]、MMSE评分[(24.85±3.12)分]较高(P<0.05),HAMD评分[(19.70±2.11)分]较低(P<0.05),外周血BDNF水平[(108.20±36.96)pg/ml]、NGF水平[(2.90±1.03)pg/ml]较高(P<0.05)。 结论 tDCS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肌肉骨骼疾病,无明确的解剖学病因,主要表现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反复发作的腰部疼痛。由于治疗费用昂贵、疗效不显著且致残率高,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给病人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筋膜释放技术是一种比较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因其无创有效的特点,正逐步被应用于肌肉骨骼疼痛的辅助治疗。现对筋膜释放技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筋膜释放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治疗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感觉整合模式变化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测量了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稳定性及平衡觉三要素的参与比例。方法:符合站立条件的偏瘫患者(54.22±8.63岁)40例,利用Pro-Kine Line 254P动静态平衡仪在训练前后分别记录平板睁眼(T1)、平板闭眼(T2)、海绵睁眼(T3)、海绵闭眼(T4)四种状态下的相关指标,分析视觉、本体觉及前庭觉的变化及对平衡的影响。结果:T1状态时,移动轨迹长(Len=202.88±52.32mm)和平均移动速度(Sv=6.76±1.75mm/s)较训练前更稳定有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差异;T2时,移动轨迹长(Len=10.45±5.66mm)较训练前更稳定有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差异;T3时,移动轨迹长(Len=430.62±159.38mm)、运动椭圆面积(Area=430.59±318.45mm2)、平均移动速度(Sv=14.35±5.31mm/s)较训练前更稳定有差异(P0.05);T4时,站立时间(time=28.07±5.08s)较训练前更长有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差异。训练前视觉、本体觉、前庭觉的参与比例为31.59%、31.39%、61.05%;训练后视觉、本体觉、前庭觉的参与比例为26.11%、34.59%、58.84%。结论:不同阶段的视觉反馈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训练前视觉代偿对人体维持平衡有重要作用;训练后视觉参与比例下降,本体觉参与比例上升,提示康复训练可以改变平衡感觉整合模式,改善平衡功能,因此可将本体觉与视觉参与比例变化作为监测指标,以指导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