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镇静的研究,为临床有效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探讨右美托咪定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临床应用,提高对右美托咪定全麻中应用的认识。结果: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的镇静,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应激、躁动,无呼吸抑制,减少其他镇静镇痛药物用量等优势。结论:基于其诸多优势,右美托咪定逐步成为适用于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复合用于鼻内窥镜术后患者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拟行鼻内窥镜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0.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术后芬太尼1 mg+生理盐水至100 ml,每组各20例.观察术后1、4、8、12、24h时的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镇痛和镇静效果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鼻内窥镜手术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5.
李树华  高连宝  欧阳欢 《河北医药》2012,34(14):2177-2178
腭咽成形术后疼痛剧烈,氟比洛芬酯是一种利用脂微球即所谓的药物靶向技术生产的一种可以静脉注射、具有靶向镇痛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镇痛作用.本文就氟比洛芬酯用于腭咽成形术超前镇痛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miR-139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上调miR-139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139在2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HT29 细胞转染 miR-139 mimics 后,通过MTT、Softagar方法检测miR-139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miR-139对大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 miR-139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 01). 转染miR-139 mimics的HT29 MTT实验中第1天至第5 天的吸光度( O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低. Softagar实验中计数对照组每个视野( 41 ± 5 ) , miR-139每个视野(72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转染 miR-139 mimics 后, HT29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 结论 miR-13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miR-139表达上调可抑制HT29 生长、迁移及侵袭能力,miR-139有潜在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欧阳欢 《山东医药》2012,52(22):69-7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R1、R2、R3三组,每组20例。给予咪哒唑仑2 mg、不同剂量瑞芬太尼(R1、R2、R3组剂量分别为1、2、3μg/kg)、丙泊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行麻醉诱导。比较各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的SBP、DBP、MAP、HR。结果 R1组T1时点DBP、MAP低于T0;R2组T1时点SBP、DBP、MAP低于T0;R3组T1、T2、T3、T4各时点SBP、DBP、MAP均低于T0,且低于R1组相同时点(P均<0.05)。结论患者术中血压下降程度与瑞芬太尼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芬太尼在术后疼痛治疗领域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医患的关注。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由于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发生率较低,近年来已应用于术后镇痛。本文通过观察鼻内窥镜术后应用地佐辛或芬太尼的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它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仅低于肺癌和乳腺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严重危害我国居民的健康。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掀起了研究的高潮,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新的诊断技术的开展和原有诊断方法的改进,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诊断体系。治疗方面也从单一的外科治疗发展为化疗、放疗、中西药治疗、生物免疫学治疗等一系列的综合治疗甚至多学科治疗,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在逐年提高。现就相关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