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_2R)浓度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首次单侧TKA的患者120例,男46例,女74例,年龄45~7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一致。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膝关节VAS疼痛评分,静息和(或)运动时VAS疼痛评分3分记为CPSP阳性,≤3分记为CPSP阴性,根据CPSP将患者分为阳性组(n=41)和阴性组(n=79)。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级、膝骨关节炎(KOA)病程等一般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前paindetect量表(PD-Q)评分、WOMAC评分、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K-L分级、术前和术后1 d压力性痛觉阈值(PPT)、术前血浆AT_2R浓度、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出血量和术后补救镇痛情况。结果本研究TKA患者CPSP的发生率为34.2%。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KOA病程明显延长(P0.05),术前血浆AT_2R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前运动时VAS疼痛评分、PD-Q评分、WOMAC评分、术后3个月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术前PPT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浆AT_2R浓度和PD-Q评分是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浆AT_2R浓度临界值为1 067.3 pg/ml,敏感性为0.607,特异性为0.811,曲线下面积0.751(0.660~0.853);PD-Q评分临界值为18分,敏感性为0.833,特异性为0.716,曲线下面积0.765(0.591~0.896)。结论术前血浆AT_2R浓度是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浆AT_2R浓度越高,CPSP发生风险越高,对于CPSP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达米弱刺激通气型口垫(达米口垫)作为一种创新型过渡性口咽通气道在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部手术且拔管后出现意识未完全恢复清醒、伴有舌后坠或呼吸不畅的患者200例,男153例,女47例,年龄26~66岁,体重42~91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达米口垫组(D组)、口咽通气道组(K组)、鼻咽通气管组(B组)和传统托颌组(C组),每组50例。拔管后气道管理措施:D组经口置入达米弱刺激通气型口垫;K组置入口咽通气道;B组经鼻置入鼻咽通气道;C组出现气道梗阻情况时予以托颌通气处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前即刻(T_0)、拔管后5 min(T_1)、拔管后10 min(T_2)、拔管后15 min(T_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BP、SpO_2)、血气分析指标(PaCO_2、PaO_2、pH值);记录通气道留置时间、调整通气道次数,以及PACU停留时间、拔管后通气过程中舒适度。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组比较,T_1时C组HR明显增快(P0.05),T_2时K组、C组HR明显增快(P0.05),T_3时K组HR明显增快(P0.05),T_2、T_3时K组、B组MAP明显升高(P0.05),T_3时B组、C组PaCO_2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K组、B组、C组PaO_2明显降低(P0.05),T_2时C组、T_3时B、C组pH值明显升高(P0.05)。与T_0时比较,T_1时四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T_2时D组HR减慢,D组、B组MAP明显降低(P0.05),T_3时K组、B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四组PaO_2、pH值明显降低,PaCO_2明显升高(P0.05)。四组不同时点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组比较,K组通气道留置时间和调整通气道次数明显增多(P0.05),C组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K组、C组拔管后舒适度明显降低(P0.05)。C组躁动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达米弱刺激通气型口垫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恢复期能够有效维持呼吸道的通畅,具有循环影响小、舒适度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优于传统口咽、鼻咽通气道。  相似文献   
3.
谢春林  许辉  疏树华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9,40(10):1099-1102
目的评价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单肺通气(OLV)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液体治疗组(C组)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总输液量、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出血量、尿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两组患者分别于入室建立监测后、OLV前、术毕、术后第24小时及术后第72小时时测定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测定乳酸(Lac)含量及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_(jv)O_2)。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对患者术前24 h和术后72 h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以MMSE评分下降>2分作为发生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ND)的标准。结果与C组比较,G组患者术中总输液量、晶体液、尿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降低,胶体用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C组比较,G组患者S100β、NSE及Lac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G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测量值较C组更稳定。与C组比较,G组患者S_(jv)O_2的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C组比较,G组患者术后72 h内PND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基于每搏变异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减轻老年OLV患者的脑缺血性损伤,有效抑制P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P组在术前由麻醉医师超声定位T4、T6椎旁间隙,I组在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T4、T6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总量20 mL,行TPVB。两组患者均予以支气管内全麻,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记录两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及阻滞皮区范围,记录入室后、插管后、手术5 min、手术30 min、术毕、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及烦躁、气胸、椎旁血肿(胸腔镜直视下判断)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6、8、12、24、48小时两组患者静止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 操作时间I组低于P组,苏醒后痛觉阻滞范围I组大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min、手术30 min两组患者的MAP、HR均有降低,且I组相较于P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止、咳嗽时VAS评分、PCIA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5例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I组无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发生。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TPVB可减少患者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中麻醉管理,且苏醒较快,但可能出现胸壁出血、血肿;术中胸腔镜直视下TPVB,可避免反复穿刺及误注血管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二者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情况适时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5.
郭凤林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6,37(9):1075-107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地佐辛组(DEZ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DD组),每组20例。DEX、DD组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Z组和DD组关腹时静脉注射地佐辛,C组关腹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入PACU(T0)、吸痰拔管(T1)、拔管后5分钟(T2)及10分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后10分钟(T3)、30分钟(T4)、60分钟(T5)的VAS、Ramsay评分。结果 同C组相比,T0~T3时DEX、DEZ、DD组MAP降低,DEX和DD组HR减慢(P<0.05),T3~T5时DEX、DEZ和DD组VAS评分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5)。同C组比较,其他各组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D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可使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后躁动和寒战发生率降低,复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周维德  宗雨  杨歆璐  汪珊  谢言虎  柴小青 《重庆医学》2021,50(16):2770-2773
目的 观察术前双侧内关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T A ES组(60例),TAES组于术前给予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30 min,对照组仅在双侧内关穴粘贴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方法均保持一致.于穴位刺激前、经皮电刺激30 min后、术毕、术后24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胃泌素(GAS)水平,记录麻醉开始至胎儿取出(T1)、胎儿取出至子宫缝合完毕((T2)、探查腹腔至手术结束(T3)、术后0~<2 h(T4)、术后2~<6 h(T5)、术后6~<24 h(T6)、术后24 h(T7)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共112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57例,TAES组55例.对照组和TAES组分别有30例(52.6%)和13例(23.6%)发生恶心呕吐.与对照组相比,T A ES组在T 3、T 4及T 7时段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AES组在经皮电刺激30 min后、术毕、术后24 h时血浆GAS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可降低剖宫产高危患者术中探查腹腔后及术后早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GA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肠镜检查患者因肠道准备服用泻药,加之较长的禁食禁水时间,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静脉麻醉后易发生较大的血流动力学波动~([1]),低血容量、低氧及低血压引起机体供氧不足,导致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2])。Green等~([3])研究表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可改善组织器官灌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探讨LiD COrapid监测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指导的液体治疗~([4])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时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比较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P组在术前由麻醉医师超声定位T4、T6椎旁间隙,I组在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T4、T6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总量20 mL,行TPVB。两组患者均予以支气管内全麻,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记录两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及阻滞皮区范围,记录入室后、插管后、手术5 min、手术30 min、术毕、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及烦躁、气胸、椎旁血肿(胸腔镜直视下判断)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6、8、12、24、48小时两组患者静止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 操作时间I组低于P组,苏醒后痛觉阻滞范围I组大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min、手术30 min两组患者的MAP、HR均有降低,且I组相较于P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止、咳嗽时VAS评分、PCIA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5例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I组无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发生。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TPVB可减少患者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中麻醉管理,且苏醒较快,但可能出现胸壁出血、血肿;术中胸腔镜直视下TPVB,可避免反复穿刺及误注血管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二者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情况适时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剖宫产中应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成本消耗,为医疗成本运作和医疗政策制定提供临床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我院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212例),按其接受的麻醉方法分为椎管内麻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SA组,106例)及全身麻醉组(喉罩下全麻,GA组,106例),对麻醉的直接成本进行了评估。从麻醉数据库中统计麻醉中使用的药品及耗材,根据麻醉相关时间及麻醉人员薪酬计算人员成本,并计算相关比例。结果剖宫产中应用全身麻醉直接麻醉成本及非人员麻醉成本均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P<0.05),人员成本则是连续硬膜外麻醉高于全身麻醉(P<0.05),全身麻醉的药品及耗材成本明显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P<0.05),连续硬膜外麻醉的诱导时间及持续时间较长(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的直接成本较低,但是人员成本相对较高。麻醉方法的选择并不影响患者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