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美沙拉嗪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的腹泻型IBS(IBS-D)和便秘型IBS(IBS-C)患者各40例。4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每组各20例;40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每组各20例。同期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治疗前后均使用肠易激严重程度评分系统(IBSS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情绪障碍的严重程度。结果研究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在IBS-D患者中,美沙拉嗪+马来酸曲美布汀组经过4周治疗后,IBSSS总分由基线时的(194.5±62.6)分下降至(136.3±47.2)分(P0.000 1),而马来酸曲美布汀单药组则由治疗前的(207.3±49.2)分下降至治疗后的(197.5±47.8)分(P=0.01);在IBS-C患者中,美沙拉嗪+马来酸曲美布汀组经过4周治疗后,IBSSS总分由基线时的(245.8±70.4)分下降至(231.3±65.0)分(P=0.005)。基线状态时,IBS患者组的焦虑和(或)抑郁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 1)。在IBS-D患者中,美沙拉嗪+马来酸曲美布汀组经过4周治疗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由基线时的(11.9±4.1)分下降至(11.3±4.1)分(P=0.019)、(13.6±4.7)分下降至(12.5±4.5)分(P=0.002 6)。结论美沙拉嗪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可改善IBS患者,尤其是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精神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
Fas相关死亡域蛋白表达与增生性瘢痕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在增生性瘢痕(HS)各个时期的表达变化以及与HS演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与图象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观察FADD(2份,取自同一部位样本)在HS增殖期、成熟期和消退期的表达分布及表达量。结果 FADD在HS成熟期的表达量[面度(9.36&;#177;0.92),平均光密度(1154&;#177;68)]是增殖期[面度(4.72&;#177;O.35),平均光密度(552&;#177;32)]的2倍,是消退期[面度(1.88&;#177;0.12),平均光密度(218&;#177;16)]的5倍;FADD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棘层、真皮网状层,以及部分血管。结论 FADD表达与增生性癜痕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肌肉拉伤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骨骼肌牵拉伤的生物学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建立肌肉拉伤的实验模型,70只兔的左胫前肌为实验肌,右胫前肌作为对照,分别在拉伤后0,1,2,3d和7d,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生物力学指标包括最大肌力、断裂载荷、断裂时伸长、能量吸收与肌肉硬度。结果以相当于128%动物体重的载荷牵拉兔胫前肌,可建立肌肉拉伤的实验模型;部分肌纤维断裂和肌肉完全断裂均发生于靠近肌肉—肌腱连接处;最大肌力在拉伤后0d下降,1d时最低,7d时恢复正常;极限断裂载荷在拉伤后0d下降,2d时最低,7d时仍没有恢复正常。结论肌肉的被动强度比肌力恢复缓慢,提示拉伤肌肉易于再伤;损伤部位肌内膜纤维化和瘢痕组织形成,是肌肉拉伤后频繁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氦氖激光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转染对照组和非转染组,转染组细胞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cDNA、含目的基因片段的表达载体质粒pcDNA3-FADD-DNcDNA共转染,转染对照组细胞与GFP质粒cD-NA、空载体质粒pcDNA3共转染,非转染组细胞没有进行转染,转染后24h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氦氖激光照射(100mW/cm^2照射30min),1次/d,连续照射3d,然后采用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转染组、转染对照组与非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7%,15.73%和12.87%,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小于转染对照组(q=4.55,P&;lt;0.01)和非转染组(q=4.14,P&;lt;0.05)。结论 FADD-DN基因转染能减少氦氖激光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FADD可能是氦氖激光激活死亡信号途径的基本元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转染对照组和非转染组,转染组细胞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cDNA、含目的基因片段的表达载体质粒pcDNA3-FADD-DNcDNA共转染,转染对照组细胞与GFP质粒cD-NA、空载体质粒pcDNA3共转染,非转染组细胞没有进行转染,转染后24h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氦氖激光照射(100mW/cm2照射30min),1次/d,连续照射3d,然后采用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转染组、转染对照组与非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7%,15.73%和12.87%,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小于转染对照组(q=4.55,P<0.01)和非转染组(q=4.14,P<0.05)。结论FADD-DN基因转染能减少氦氖激光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FADD可能是氦氖激光激活死亡信号途径的基本元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He-Ne laser irradiation on fibroblast growth of hypertrophic scars in culture. METHODS: He-Ne laser with wavelength of 632.8 nm, power density of 50 mW/cm(2) and doses of 3 J/cm(2), 30 J/cm(2), 90 J/cm(2) and 180 J/cm(2) was used to irradiate human scar fibroblasts in culture 1, 3 and 5 times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cell count and cell cycle analysis were done. RESULTS: Repeated irradiation with He-Ne laser at dose of 180 J/cm(2) three and five times led to an evident decrease in total cell numb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cell cycle analysis showed after three and five times of irradiation with 180 J/cm(2) He-Ne laser the cell number in S-phase decreased from 51% to 20% and 14% respectively, the cell number in G(0)/G(1) phase increased from 28% to 55% and 60% respectively, and the cell percentage in Sub-G1 phase was 6.7% and 9.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Repeated irradiation with 180 J/cm(2) He-Ne laser can inhibit scar fibroblasts growth in culture. It may be that He-Ne laser irradiation causes cell stagnation in G(0)/G(1) phase and apoptosis.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乌司他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 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汀治疗组和一般常规治疗组两组 ,两组患者住院后分别在第 1、4、7、10天抽血测定血清淀粉酶、血浆内毒素水平 ,结合APACHEⅡ评分系统分析观察乌司他汀的临床疗效。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入院后第 1天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1.10± 0 .2 3)IU/L和 (0 .2 0± 0 .5 0 )IU/L(P <0 0 0 1) ,治疗组血清淀粉酶、血浆内毒素水平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1) ,住院第 7天APACHEⅡ评分值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 ,乌司他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肯定 ,并能降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国内17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诊治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概况。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数字化核心期刊群关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论文及案例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中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两者比例为6.70:1;男女比例为5.32:1。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和下肢动静脉血管病变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常见疾病诱发因素。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的确诊率为75.44%,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36.56%)和腹部CT检查(41.38%)。有记录误诊率为35.59%,总病死率为52.54%。结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预后较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合并各种心脏疾病和心律失常的高龄患者,出现腹痛严重程度与腹部体征不成比例及异常胃肠道排空症状的应考虑此病发生的可能。综合运用多种辅助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手段是改善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Hp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elcobacter pylori,Hp)药物敏感性检测,为临床根除Hp感染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148株Hp临床株分别来自148位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的敏感性,并对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79.0%、23.6%、2.0%、33.1%和2.0%。56例菌株(56/148,37.8%)对2种或3种抗生素同时耐药。耐药率在不同疾病类型中没有差异。甲硝唑在女性患者中的耐药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其他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与性别无关。经抗Hp治疗的患者与未曾治疗患者的Hp对甲硝唑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很高,不应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已经比较高,应在药敏检测指导下选择应用;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很低,应作为根除Hp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