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毫米波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出汗增多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后出汗增多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毫米波疗法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10 d后评价出汗及睡眠情况.结果 治疗组出汗缓解总有效率为93.33%,平均睡眠时间为(6.28±1.18)h,对照组出汗缓解总有效率为6.67%,平均睡眠时间为(5.08±1.0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毫米波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出汗增多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误吸可引起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我们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误吸可引起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我们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毫米波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例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星状神经节毫米波照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后对2组患者体温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0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痊愈率为72.73%,总有效率为90.9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9.09%)及总有效率(18.1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毫米波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异常体温,对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S)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检查。结果:治疗4W后试验组平均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脑电图病灶侧δ/θ活动减少,α波波幅降低;SPECT视觉分析表明治疗后试验组病灶区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半定量分析显示病灶区(右ROI—左ROI)/右ROI%也较治疗前平均提高12.34%±0.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NS对TBI后昏迷患者具有促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病灶区脑血流灌注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USN)的临床疗效并调查r TMS疗效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30例脑卒中后US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给予额外的r TMS治疗,治疗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5%,频率10Hz,刺激点位于患侧右顶叶皮质区域(EEG 10-20标准的P4点),每次治疗10min,2次/d,连续治疗10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行为学表现和静息态f MRI改变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r TMS治疗后试验组USN症状明显改善(线段划销实验,P=0.038);图形删除测试,P=0.034;凯瑟琳-波哥量表,P0.05);高频r TMS治疗可增强患侧脑区颞上回、额中回、顶上小叶、楔前叶及小脑前叶兴奋性,增强患侧半球的竞争抑制作用。结论:高频r TMS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USN症状,并且可以使功能脑网络发生可塑性改变,平衡左右大脑半球兴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4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4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病程>7 d时均应用电针治疗,并观察初次电针治疗时肌肉收缩反应及其后的效果;分析初次电针治疗时肌肉收缩反应与治疗次数的关系以及病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初次电针治疗肌肉收缩反应良好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肌肉收缩反应微弱或无反应患者(P<0.01或0.05),且平均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后者(P<0.01).病程≤7 d的患者与病程为8~30 d患者和病程>30 d患者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为8~30 d与病程>30 d的患者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初次电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肌肉收缩反应不良者不宜采用电针治疗,应考虑其他更为合理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前后的呼吸功能变化。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头控技术结合呼吸训练及姿势调整,同时配合电刺激治疗及摄食训练;对照组仅采用电刺激治疗及摄食训练。每项治疗均为2次.d-1,共治疗20 d。治疗前后2组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吞咽障碍评定,通过肺活量、最长呼气时间及每分钟呼吸次数评定呼吸功能。结果 2组组内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控技术结合呼吸训练及姿势调整能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呼吸功能,且随着患者呼吸功能好转,吞咽功能改善明显,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4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4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病程>7 d时均应用电针治疗,并观察初次电针治疗时肌肉收缩反应及其后的效果;分析初次电针治疗时肌肉收缩反应与治疗次数的关系以及病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初次电针治疗肌肉收缩反应良好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肌肉收缩反应微弱或无反应患者(P<0.01或0.05),且平均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后者(P<0.01).病程≤7 d的患者与病程为8~30 d患者和病程>30 d患者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为8~30 d与病程>30 d的患者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初次电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肌肉收缩反应不良者不宜采用电针治疗,应考虑其他更为合理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伴有COPD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吞咽、摄食功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0d后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20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其最长呼气时间为(7.11±1.09)s,用力肺活量为(170±14)ml,呼吸频率为(21.4±1.7)次/分钟]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摄食训练及电刺激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伴COPD患者吞咽及呼吸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