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在晚期癌痛治疗中,吗啡是最常用的阿片类药物,长时间使用易于产生耐受性.比较而言,镇痛与欣快感耐药性常产生较快,而镇静和呼吸抑制的耐受性产生稍慢[1],晚期癌痛患者大多年老体弱,易导致呼吸衰竭.韩氏(HANS)仪是通过特定频谱的电脉冲刺激,促使神经系统中阿片类的3种化学物质(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以及其他神经递质释放[2、3],发挥镇痛和治疗作用.本文将HANS仪应用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晚期胃癌病人,观察其对脑脊液脑啡肽与血浆皮质醇的影响,并了解HANS仪能否提高吗啡镇痛作用和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不同的药物干预方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的影响,为短小手术预防PONV药物干预方案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复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地塞米松组)、Ⅱ组(托烷司琼组)、Ⅲ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联合用药组)3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Ⅱ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Ⅲ组静脉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观察和记录术后24 h患者发生PONV的患者数量,对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 3组患者中,Ⅲ组PONV等级(WHO标准)和术后PONV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托烷司琼相比较,静脉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对预防乳腺区段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剖宫产对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剖宫产 60例 ,分为硬膜外麻醉组 3 0例 (硬膜外组 )和气管插管全麻组 3 0例 (全麻组 ) ,评定新生儿第 1min、5min和10min的Apgar评分 ,并测定第 3天、第 14天和第 2 8天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结果 全麻组与硬膜外组之间的Ap 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第 2 8天神经行为能力测定及其测定总分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剖宫产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 ,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朱玉玲  杨代和 《临床医学》2013,33(10):82-84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分别伍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在真空旋切乳腺肿物静脉麻醉中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适宜剂量.方法 120例ASAⅠ-Ⅱ级患者,均为女性,随机分为6组(n=20).E1组: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 μg/kg;E2组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 μg/kg;E3组: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2 μg/kg;B1组: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 μg/kg;B2组: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5 μg/kg;B3组: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2 μg/kg.记录麻醉前、意识消失后、手术开始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意识消失后:E组MAP、SpO2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在瑞芬太尼2 μg时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HR、SpO2在麻醉后均有下降,在瑞芬太尼2 μg组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MAP在意识消失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E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清醒时间,E组和B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诱导对呼吸循环影响更小,瑞芬太尼1.5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麻醉更平稳.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术创伤大并且机体内环境干扰明显,术中常出现严重的全身电解质和酸碱紊乱,但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血的酸碱及电解质变化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观察无静脉转流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新肝血流开放前后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血酸碱及电解质变化,以了解新肝开放时,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血再灌注对全身酸碱及电解质的影响,并为术中放血量的估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静脉转流下,经典原位肝移植病人围术期电解质浓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9例经典原位肝移植病人在非静脉转流下,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经颈静脉双腔管持续监测CVP,桡动脉置管监测ABP。于手术各期定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钠、钾、钙浓度。常规持续监测HR,SpO2,PETCO2及体温。结果:本组9例围手术期血钙持续偏低,无肝期和再灌注前期尤为明显。无肝期前期(5 m in)及再灌注前期(5 m in)血钾轻度上升,无肝期中期(30 m in)及再灌注中期(30 m in)血钠轻度上升,但极少超出正常范围,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逐渐恢复诱导后水平。进入无肝期后,大部分病人血压一过性明显下降,其余时间段均较平稳。结论: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期及再灌注期应注意纠正低血钙,无肝期前期(5 m in)及再灌注前期(5 m in)应警惕高血钾发生。进入无肝期前应适当扩容,无肝期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及时根据病人失血量及血球压积补充血容量,尽可能维持围术期循环稳定,防止再灌注前期严重酸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科医生的协调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麻醉监护仪器设备的日趋精密和复杂,麻醉药品不断更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对麻醉配合有一个较全面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4岁,以多汗,阵发性头痛,怕热4年为主诉入院.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头痛且易疲劳.入院查体:T 37.7℃,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52/110mm Hg,神志清楚,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多汗,双上肢体手指末端见青紫花纹,余查体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