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针疗法是针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有关其作用原理研究的文献却不足以完全阐明头针机理,并指导其发展方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独特优势,成为穴位针刺脑部中枢效应机制研究的首选方法。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及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发现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头针疗法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异性脑区激活、针刺作用机理分析、联合疗法等方面。头针选穴所激活的特定脑功能区与其所主疾病息息相关,可通过协同调节多个脑区,改善运动功能与提升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正常衰老过程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之间的过渡阶段,分为遗忘型MCI(amnestic MCI,aMCI)和非遗忘型MCI,前者以记忆损伤为主,被认为是AD的前期.aMCI临床亚型包括单域(single domain,SD)和多域(multi domain,MD),不同的亚型进展为AD的可能性不同.目前,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没有确切的治愈方法.因此,对aMCI进行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延缓其向AD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被应用于aMCI机制的研究,可以客观、间接地反映异常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活动,为解释其机制提供一定的线索.作者回顾了aMCI的MRI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用脾胃经原络配穴法和口服吗丁啉治疗中气下陷型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中气下陷型的胃下垂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个组25例。对照组治疗上仅给予口服吗丁啉药物,治疗组治疗上给予针刺脾胃经原络配穴(公孙、冲阳)。疗程上,两个组都是按照每30天为1个疗程。并且对比两个组之间在疗程结束后的远期疗效及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两组之间胃下极的高度变化。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下极的高度变化,疗后比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胃下极的上升高度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上,治疗组比对照组高12%,两组疗效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气下陷型的胃下垂,应用脾胃经原络配穴法疗效比仅口服吗丁啉的效果更好,并且远期的效果更趋向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5.
支沟穴临床疗效显著且应用普遍,但其针刺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已成为研究针刺作用脑神经机制的重要手段.经过查询、整理应用脑fMRI技术研究针刺支沟穴的相关文献得知,针刺支沟穴特异性激活脑区与主管胃肠道疾病相关脑区结构变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治作用与脑肠轴的调节密切相关.针刺支沟穴与假穴、支沟与配穴在脑部激活区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也存在对部分优势脑区的相对倾向性.与针刺前的纯静息态相比,针刺支沟穴后多个脑区具有时变效应,针刺后其受试者脑内暂时的动态平衡网络被打破,额下回与部分脑回间形成了随时间序列变化的功能连接网络.作者通过阐述针刺支沟穴特异性脑激活区及脑网络连接变化情况来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针刺右侧足太阳膀胱经原络穴(京骨、飞扬穴)引起的脑效应,分析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并探讨针刺京骨、飞扬穴脑效应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4名健康受试者,针刺右侧京骨、飞扬穴(由同一操作者将针顺次刺入两穴后,同时捻针),获取Bold(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脑激活区信号的数据,由3.0 T TX MRI扫描仪采集,并应用SPM1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软件包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京骨、飞扬穴的正激活脑区包括:双侧梭状回,右侧小脑后叶、颞上回(BA22)、额上回(BA6),左侧小脑前叶、颞中回;未见明显负激活。结论:针刺京骨、飞扬穴激活脑功能区与膀胱经主一身之筋功能相关,且对听皮层联合中枢及次级运动皮层的血液循环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脑功能成像是一种日渐成熟的新兴技术,也是目前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唯一无侵入、无创伤、可以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动态研究手段[1],它可以实时地反映出针刺过程中人脑功能的变化。针刺疗法作为祖国医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因此,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在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近年来脑功能成像在针刺作用机制上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1不同针刺穴位的脑功能成像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Lucentis治疗前后焦虑值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价治疗前后焦虑值状况。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例准备进行Lucentis治疗的AMD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与全国常模值对比。测定注射前10min、注射后10min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注射前10min心率89.46±17.36次/min,治疗前AMD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值(P<0.05),注射前后心率、收缩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MD患者Lucentis治疗前存在一定焦虑状况,会对生命体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连续12个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无对照、开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22例渗出型AMD患者2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8.2±9.3)岁.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为便于统计分析,视力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患眼BCVA 0.01~0.9,平均BCVA 0.26±0.22,平均logMAR0.76±0.44;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 182~559 μm,平均CRT值为(302.62±90.18)μm.眼压均正常.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 0.05 ml(含ranibizumab 0.5 mg),每一个月1次,连续12个月.每次治疗后1h和治疗后1d行眼压检查.每一个月均采用首次治疗前的方法和设备行视力、眼压、眼底、OCT检查;3个月行FFA、ICGA检查.22例患者中,完成了12个月随访者13例.13例患者平均logMAR 0.74±0.37,平均CRT值为(305.77±99.69) μm,平均眼压为(12.07±3.93)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治疗过程中视力、CRT变化.结果 所有患眼治疗后1个月,平均logMAR为0.52±0.32,与首次治疗前平均logM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8,P<0.05);治疗后3个月,平均logMAR为0.37±0.27,与首次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7,P<0.05).完成12个月随访的13只眼,治疗后1、3、12个月平均logMAR分别为0.51±0.34、0.35±0.26、0.34±0.30,与首次治疗前平均logMA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43,5.438,4.756;P<0.05).治疗后1、3个月平均CRT值分别为(228.85±54.93)、(231.00±38.94) μm,与首次治疗前平均CR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4,3.199;P<0.05);治疗后12个月平均CRT值为(262.92±70.48)μm,与首次治疗前平均CR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8,P>0.05).前3次治疗视力提高最快,6只眼视力从0.1~<0.5提高到0.5及以上;随访第1个月时CRT降低幅度最大.玻璃体注射ranibizumab后1h眼压升高,1d后降至治疗前水平.随访中未见眼内感染等与玻璃体腔注射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每一个月玻璃体腔注射1次ranibizumab可以提高患眼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了解青光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方法用彩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4名青光眼患者的61眼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和眼动脉血流频谱测量。34例健康自愿者的68眼作为对照。结论青光眼球后动脉血流呈低速率高阻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