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耿  张卫国 《医学综述》2005,11(10):917-918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一大难点。尽管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其临床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其原因除了周围神经损伤本身外,其所支配的骨骼肌因为失去神经的营养及废用而发生萎缩,继发骨骼肌坏死、纤维化。如果不能及时获得神经再支配,肌肉将发生不可逆萎缩并最后丧失功能。因此,如何防治一直是骨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1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主要表现1·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变化及营养因子的代谢障碍骨骼肌是周围神经系统的靶器官,肌肉的发生、结构及正常功能的维持都有赖于运动神经的支配和调节。神经纤维的突触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治疗的时机和方法,观察其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3-08/2004-08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病房接受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5例(42膝),均自愿参加观察。术后行康复治疗。①术后中期康复方法:即术后第3天到第2周末,膝关节从伸直0°,屈曲30°开始渐增,屈膝初期不超过40°~45°,每天增加5°~10°左右逐渐加大屈膝度。关节活动频率早期可从每分钟二三次开始,依据患者耐受性,可逐渐加快。第1周内增加到60°,第2周可逐渐达到屈膝90°。若有伤口愈合障碍,则中止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屈曲能达到90°后则不再进一步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②术后晚期康复方法:即术后14d以后,此期目的以增强肌力为主,保持其获得的关节活动度,增加主动、抗阻力肌力练习,一般应持续6~8周。手术前与术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纽约外科专科医院系统评分,满分为100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中;<59分为差。结果:纳入接受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5例(42膝),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纽约外科专科医院评分系统评分比较:经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纽约外科专科医院评分系统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82.8±4.9,31.7±7.9)分(t=3.16,P<0.01)]。②经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后患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膝关节屈曲达到90°的平均时间(11.6±1.2)d。术后3~5d患者可下地站立,可扶拐行走时间(11.6±2.2)d。膝关节屈曲度为(96.5±12.7)°。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感染病例。1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皮缘灶性坏死延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行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可及早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Houser手术术式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5例髌骨复发性脱位患者应用改良Houser手术术式治疗.结果 随访24~29个月,5例均恢复正常活动度,恢复伤前活动水平,未发生再脱位.结论 改良Houser手术术式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疗效肯定,适用于髌骨脱位易复发、胫骨结节已发育的青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PFNA-Ⅱ)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88例老年Evans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Ⅱ内固定治疗,评价骨折愈合及内植物稳定性,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功能康复情况,相关因素均采用单因素分析,内固定失败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髋关节功能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85例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8~13周;内固定失败10例(11.76%),余75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功能较好64例(85.33%),功能欠佳11例(14.67%).多因素分析年龄≥70岁、肥胖、术中复位欠佳及TAD< 25 mm是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和术后畸形是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可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年龄、体质量、术中复位、TAD及术后畸形对疗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院对临床诊断为骨性关节炎Ⅳ期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35例。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56—80岁,平均67.8±5.2岁;病程3—20年,平均5.8±3.7年;单膝关节置换28例,双膝关节置换7例;术前关节平均活动度79.7°±13.8°(55°—100°);内翻畸形平均18°±8.1°(0—30°);HSS评分10—56分,平均31.7±7.9分;手术按常规方法进行[1],使用进口材料,采用骨水泥固定。术后按康复计划训练。1.2治疗方法1.2.1术前期: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尽可能增强股四头肌及腘绳…  相似文献   
6.
邓宁  李元耿 《当代医学》2013,(26):121-121
目的为近一步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2009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方法均为锁定钢板法,治疗后两年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按照文中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以此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所有40例资料均获得随访,X线影像学结果表明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范围15~23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9.3±4.8)周,40例资料无螺钉的脱出和折断现象,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标准评分结果为优秀18例,良好16例,优良率8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满意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治疗的时机和方法,观察其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2003-08/2004-08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病房接受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5例(42膝),均自愿参加观察。术后行康复治疗。①术后中期康复方法:即术后第3天到第2周末,膝关节从伸直0&;#176;,屈曲30&;#176;开始渐增,屈膝初期不超过40&;#176;~45&;#176;每天增加5&;#176;~10&;#176;左右逐渐加大屈膝度。关节活动频率早期可从每分钟二三次开始,依据患者耐受性,可逐渐加快。第1周内增加到60&;#176;,第2周可逐渐达到屈膝90&;#176;。若有伤口愈合障碍,则中止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屈曲能达到90&;#176;后则不再进一步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②术后晚期康复方法:即术后14d以后,此期目的以增强肌力为主,保持其获得的关节活动度,增加主动、抗阻力肌力练习,一般应持续6~8周。手术前与术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纽约外科专科医院系统评分,满分为100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中;〈59分为差。 结果:纳入接受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5例(42膝),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纽约外科专科医院评分系统评分比较:经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纽约外科专科医院评分系统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82.8&;#177;4.9,31.7&;#177;7.9)分(t=3.16,P〈0.01)。②经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后患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膝关节屈曲达到90&;#176;的平均时间(11.6&;#177;1.2)d。术后3~5d患者可下地站立,可扶拐行走时间(11.6&;#177;2.2)d。膝关节屈曲度为(96.5&;#177;12.7)&;#176;。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感染病例。1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皮缘灶性坏死延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术后早期行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可及早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班布特罗及当归补血汤对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效果及有无协同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建立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模型。术后4周处死大鼠,双侧腓肠肌及心脏称重,测定肌肉SOD含量,测肌纤维直径,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各用药组与对照组肌总蛋白含量、SOD含量、肌纤维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排除个体体重差异后肌肉湿重亦无显著性差异。两种药物之间无协同作用。各组均可见凋亡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肉眼观测凋亡细胞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班布特罗与当归补血汤在4周时无明显预防肌萎缩作用及协同作用;细胞凋亡在失神经肌萎缩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实验为探索药物长期应用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周大为  李元耿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48-1648
目的:探讨根据足部软组织缺损各区域划分采取不同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应用含胫后动脉踝上皮支和腓动脉外踝上皮支修复Ⅰ区创面;(2)2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Ⅱ区创面;(3)2例应用含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皮瓣逆行修复Ⅲ区创面:(4)2例3处应用含跖背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Ⅴ区创面。结果:11例创面修复均获成功,外观及耐磨性均较好。结论:根据足部软组织缺损区域的划分来采取不同皮瓣修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并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HILOS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08-01—2012-01采用PHILOS治疗12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12例均获随访,经9~48个月随访。按照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优7例,良3例,中2例。结论 PHILOS用于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应合理使用,首先要有必要的显露,注意肱骨头复位及内侧支撑,固定切实可靠,骨折面有良好的接触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