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连花解毒合剂的解热、抗炎、止咳及祛痰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连花解毒合剂的解热作用;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观察连花解毒合剂的抗炎作用;通过小鼠浓氨水引咳实验及气管酚红排泌实验分别观察连花解毒合剂的止咳和祛痰作用.结果 连花解毒合剂可以降低酵母所致发热大鼠的体温,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肿胀度,减少由浓氨水引发的小鼠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结论 连花解毒合剂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止咳及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肌力值、盆底肌肌疲劳度值、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及评分、盆底肌肌力值和肌疲劳度值各项指标、ICI-Q-SF评分及SF-36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能改善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穿戴式头穴治疗设备,验证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基于头部经络走行、可穿戴及经颅电刺激原理,设计头部穿戴装置。将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0)和观察组(n = 4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穿戴式头穴设备治疗,共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过程中观察该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操作的稳定性,记录应用此设备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结果 成功制作原型机。治疗前,两组FMA评分、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t > 2.448, P < 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t| > 2.202, P < 0.05)。采用该设备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均未发生变化,血压未见升高。 结论 本文设计的穿戴式头穴康复设备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分为运动预处理组(n=8)、模型组(n=8)、假手术组(n=8)。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 h、24 h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运动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改善(P0.05),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脑缺血区皮质病理损伤减轻,间质水肿程度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缺血区变性和坏死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运动预处理可以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最高发的疾病之一,也是中国居民目前排名首位的死亡原因。大多数患者在卒中后会遗留下运动功能、吞咽功能、言语-语言功能、认知和心理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针康法将中医针灸和现代医学康复技术相结合,是一种综合的康复方案。此法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体现了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的结合,弥补了针灸治疗在神经康复学上的不足。经多年大量临床经验证实,针康法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功能障碍的效果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近几年有关针康法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病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唐强教授整合多年临床经验成果,将头针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首创"针康法",并提出"三期六阶段"的康复治疗新方案。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治疗效果显著,大大降低了中风患者的致残率,减轻了患者功能障碍程度,提高了生存质量,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24)、模型组(n=24)和电针预处理组(n=24)。后两组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造模前连续电针百会2周。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m NSS)进行评估,TTC染色观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观察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半暗区p5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mNSS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p53、Bax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Bax/Bcl-2比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半暗区p53蛋白表达,下调Bax/Bcl-2比值,从而减轻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夹脊电针结合局部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3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夹脊电针结合A型肉毒素治疗,22例)和对照组(A型肉毒素治疗,21例),治疗组在药物注射后进行3周的夹脊电针疗法,采用VAS和ODI对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和OID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结合A型肉毒素治疗慢性腰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注射。  相似文献   
9.
构音障碍治疗的方法包括言语功能训练、呼吸训练、口面与发音器官的训练、中国传统康复、物理治疗等。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患者中症状较轻者,大多能恢复沟通交流能力。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因人而异",制定针对"个体"的康复治疗方案,同时进行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电针预处理改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期大鼠神经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24只,每组再分为再灌注2 h、72 h亚组,每亚组12只。建立模型后对再灌注后2 h、72 h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估,HE与TUNEL染色观察缺血区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区p-p53(ser392)、p53、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2 h、72 h,电针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缺血区病理损伤程度下降,缺血半暗区皮层细胞凋亡数在再灌注72 h减少(P0.05),缺血区p-p53、LC3Ⅱ蛋白水平降低(P0.05)。再灌注2 h,电针预处理组p53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再灌注72 h时,电针预处理组p53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改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p53蛋白参与细胞自噬及凋亡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