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化服务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化服务是在服务过程中做到适应人的生活习惯及对人尊重,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使之心情愉悦.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就是为患者提供合理所需的服务,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是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在注重病人疾病的同时,注重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由肝性脊髓病(HM)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5例HM患者施行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每天给予患者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后增加运动疗法治疗,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FMA-L)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5例患者治疗后下肢FMA-L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间歇导尿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早期间歇导尿的疗效。方法56例脊髓损伤患者,以伤后至开始实施间歇导尿的时间进行分组。治疗组(33例)为伤后4周内开始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23例)为伤后5-12周开始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行间歇导尿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排尿功能重建情况及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26例排尿功能重建、发生泌尿系感染8例、膀胱结石0例,对照组分别为12、13、5例,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间歇导尿可以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减少泌尿系感染、结石的发生。越早实施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而来的是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的数量急剧增多.而老年人是脑卒中的易患人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是生存下来的患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因此,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比较,探讨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排尿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是影响SCI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1].如处理不当.会继发感染、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所接治的SCI患者应用间歇导尿术,观察了不同时期介入该治疗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对康复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收住于我院康复科的脑卒中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199例。对入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确诊PSD患者91例作为PSD组,其余108例作为非PSD组。对2组康复治疗前、治疗后(6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治疗前PS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非PSD组(P〈0.01);康复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但PS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仍然明显高于非PSD组(P〈0.01);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SD组明显低于非PSD组(P〈0.01)。康复治疗前PSD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低于非PSD组(P〈0.05);康复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但PSD组评分仍然明显低于非PsD组(P〈0.01);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SD组也明显低于非PSD组(P〈0.01)。结论PSD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程度较非PSD患者差,PSD对康复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药物、针灸、物理治疗、推拿治疗等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姿势疗法、运动疗法等护理干预。结果:显效率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5%和60.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疗法与护理干预有机结合能发挥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患者[1—3],但两者之间的效果比较如何,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mCIMT和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局部脑血流半定量分析法,探讨减重步行训练(BWSTT)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及SPECT在脑血管病研究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7例脑梗死患者,给予10周综合康复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即2周基线期(给予常规康复治疗)、6周干预期(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加BWSTT)和2周撤消期(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基线期末、干预期末和撤消期末采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功能评定,应用SPECT观察皮质局部脑血流的动态变化情况。 结果经2周基线期的治疗,患者10 m MWS和BBS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6周干预期末,MWS及BBS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撤消期末,MWS及BBS评分均有所增高,但增高幅度小于干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6周干预期末,患者大脑皮质的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BWSTT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步行速度和平衡能力;SPECT能客观反映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与大脑皮质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关系,SPECT是研究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康复治疗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照组采用患侧下肢PT训练为主的神经发育技术(NDT),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量两组10m最大步行速度(MWS),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静态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定移动平衡能力。结果治疗组MWS、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UGT评分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IMT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步行速度,改善动、静态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