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平衡功能评定与训练对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及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干预,同时辅以平衡功能评定与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平衡功能及ADL能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项目包括重心摇动偏移测试指标和平衡障碍程度测试指标(如动摇角度、动摇总轨迹长、包络面积),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平衡功能部分(FM-B)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者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2周、4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除MBI评分外)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康复干预结合平衡评定与训练并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可显著提高初发脑卒中患者早期平衡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脑神经、抗炎、抑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部电刺激和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疗法(MNS)。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采用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技术评定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治疗期间连续7d监测患者的颅内压(ICP)变化。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GC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GCS评分改善程度[(10.53±3.8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73±2.27)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值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第5、6、7天,治疗组ICP水平[(2.72±0.10)分、(2.48±0.19)分、(2.09±0.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14)分、(2.89±0.12)分、(2.53±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刺激治疗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水平,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对免疫抑制大鼠模型脾脏指数及血清IL-2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SD大鼠(雄性)体重200~250g,完全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康复治疗组、针康组、针刺治疗组,每组8只。除模型组外,其他各组分别给予针刺或康复治疗。每日1次,治疗10天后,取大鼠脾脏及血清。计算脾脏指数,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2值。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治疗组和针康组脾脏指数有明显提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针刺组比较,康复治疗组和针康组脾脏指数有明显提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治疗组、针刺治疗组血清IL-2含量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康组血清IL-2含量升高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脾脏指数。②针刺与康复训练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血清IL-2含量,二者结合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后对免疫抑制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IFN-r、IL-4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针刺后对免疫抑制大鼠T细胞极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模型加针刺头针组(C组),模型加针刺体针组(D组),模型加针刺头针体针组(E组)。采用环磷酰胺注射法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别选取"头穴(百会及旁开4 mm两针丛刺)"、"体穴(足三里和关元)"、"头穴加体穴"进行针刺,时间为20 min,每隔5 min进行补法捻针。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r和IL-4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外周血CD4+TC和CD8+TC含量。结果:B组大鼠外周血CD4+TC含量显著下降,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针刺治疗后,针刺各组外周血CD4+TC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组CD8+TC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B组IFN-r含量下降、IL-4含量升高,与正常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IFN-r含量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以E组疗效最佳,效果优于其它治疗组。结论:头针加体针的配穴方式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血中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促使TH细胞向Th1型转化,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疗效优于体针和头针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免疫抑制大鼠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雄性)体重200~250 g,完全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康复组、针康组、针刺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他各组分别给予针刺或康复治疗,每天1次,治疗10 d后,取大鼠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4含量及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IL-4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治疗和针康法都可降低免疫抑制大鼠血清IL-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CD<'+><,4>T细胞水平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针刺和康复治疗后,针刺组和针康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各组CF<'+><,8>T细胞水平于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降低大鼠血清中IL-4的含量,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大鼠低下的CD<'+><,4>T细胞水平,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fos、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n=10)。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处理;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和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法(CUMS)建立PSD模型;假手术组和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通过蔗糖水消耗实验、旷野实验和水迷宫实验对各组大鼠行为学进行评估;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fos、c-jun的阳性细胞灰度值。结果:(1)蔗糖水消耗实验: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蔗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多(P0.05);(2)旷野实验:治疗组大鼠水平及垂直得分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5);(3)水迷宫实验: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学习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改善(P0.05);(4)免疫组化实验:治疗组大鼠c-fos阳性细胞灰度值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间c-jun阳性细胞灰度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rTMS能够有效改善PSD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海马c-fos、c-ju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住院治疗;实验组在常规住院治疗的情况下采用德国产的MOTOmedletto有氧训练仪进行有氧运动。观察2组患者心输出量(CO)和射血分数(EF)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可使患者心功能改善、病程进展延缓、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模型大鼠下丘脑SPmRNA表达情况及不同穴位针刺干预后SP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25只。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模型加针刺头针组(C组),模型加针刺体针组(D组),模型加针刺头针体针组(E组),每组5只。采用环磷酰胺注射法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别选取"头穴(百会及旁开4 mm两针丛刺)"、"体穴(足三里和关元)"、"头穴加体穴"进行针刺,时间为20 min,每隔5 min进行补法捻针。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SP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B组大鼠下丘脑SPmRNA含量显著下降,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针刺治疗后,C组和D组大鼠下丘脑SPmRNA表达量下降明显,与A组和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大鼠下丘脑SP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以E组干预作用最佳。结论:免疫抑制大鼠下丘脑SP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头针加体针的针刺配穴方式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大鼠下丘脑SPmRNA表达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疗效优于体针和头针组。这一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免疫抑制大鼠下丘脑SPmRNA表达,经神经体液途径作用于外周组织淋巴组织和细胞,使低下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来实现的。该实验为针刺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经静脉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康复组(病程<3d)和对照组(病程3~7d),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行2周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和治疗后第3个月(随访时)分别对2组患者行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 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上、下肢FMA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下肢FMA和MBI评分分别为(23.33±4.37)分和(56.11±22.27)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7.06±4.70)分和(40.00±15.8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可促进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近期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励-协夫曼运动治疗(LSVT-BIG)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BIG疗法组和常规康复组各20例,分别给予8周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第三部分(MDS-UPDRS Ⅲ)、“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10m步行试验(10MWT)、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 2组MDS-UPDRS Ⅲ总分减少(P<0.05),TUGT时间减少(P<0.05),10-MWT时间缩短(P<0.05),步长增加(P<0.05),PDQ-39评分减少(P<0.05);组间比较,BIG组10MWT步行时间、步长、MDS-UPDRS Ⅲ总分及PDQ-39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善更佳(P<0.05)。结论:LSVT-BIG疗法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