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刘强  娄豪  陈德一  王鸿  郁仁强  邓国沛  曾勇明 《重庆医学》2021,50(20):3482-3486
目的 分析CT扫描剂量、重建算法、层面选择及胸部不同位置对纯磨玻璃肺结节(pGGN)平均CT值测量偏差度的影响,评价影响肺肿瘤性磨玻璃结节(GGN)平均CT值测量的因素.方法 选用CT值为-650 HU的不同直径球形模拟肺pGGN,应用东芝(佳能)64排螺旋CT,设置4种剂量等级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3种三维权重自适应迭代重建剂量降低(AIDR-3D)算法重建,测量1 mm薄层图像肺结节平均CT值,计算偏差度.结果 低剂量模式扫描时,小于10 mm的球形pGGN平均CT值的偏差度较大.3种AIDR算法重建下,相同直径球形pGGN平均CT值偏差度差异较小;pGGN直径越小,球形pGGN平均CT值偏差度越大.在球形pGGN中心层面测量CT值,平均CT值的偏差度最小;偏离中心层面越远,偏差度越大.胸部3个位置的pGGN平均CT值偏差度均不同,肺实质内平均CT值偏差度最小.结论 除重建算法,CT扫描剂量、测量层面选择及结节所在胸部位置对于pGGN平均CT值测量的精准度均可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有效的自动去骨技术——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术(D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DSCTA的扫描方法采集数据。即制定两组扫描参数相同的计划螺旋采集平扫与增强扫描。然后用增强数据逐层减去平扫数据,自动去除骨与脑组织,只剩下血管影像。由两位放射医师分别在工作站上行常规与减影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方法分析颅内血管。全部病例均行DSA检查。最后用四分法(4分很好;3分好;2分;可以接受;1分差)来评价DSCTA图像质量。结果27例患者中,DSA发现38个动脉瘤,DSCTA发现38个动脉瘤,常规CTA发现36个动脉瘤。DSCTA图像质量分析4分,6例(22.2%),3分,15例,(55.6%),2分,6例(22.2%);没有一例图像质量评为差或不能诊断。结论DSCTA能快速准确的自动去骨,更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特别是提高了颅底段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3.
C臂锥形束CT以C臂旋转运动、平板探测器采集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和软组织成像,实现了二维摄影、透视与三维CT影像的有效结合,在头颈部、腹部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C臂锥形柬CT的基本理论及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脊柱全景X射线成像技术对受检者产生的辐射剂量。方法 使用仿真体模进行实验,摸索出该体模在日本岛津Sonialvision safire17设备Slot scan脊柱全景成像的适宜成像条件,然后在GE Discovery XR650型DR系统上对该体模进行不同曝光条件的DR脊柱全景成像,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两种成像技术的图像进行评分,选择图像质量评分均值最接近的对应成像参数为实验成像参数。将相关成像参数及X射线机信息输入PCXMC 2.0软件,计算受检者脊柱全景成像的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 Slot scan脊柱全景成像的适宜成像条件为高质量全景成像模式(HQ模式)、SID 150 cm、100 kVp和2 mAs, DR手动曝光模式脊柱全景成像相当图像质量的成像条件为SID 200 cm、100 kVp和3.2 mAs。Slot scan HQ模式、DR手动曝光模式和DR自动曝光模式脊柱全景成像的有效剂量(E)分别为(0.118 7±0.001 4)、(0.084 7±0.000 8)和(0.158 0±0.001 5) mSv,DR手动曝光模式的有效剂量明显低于其余2种模式(F=3 007.293,P<0.05);除乳腺以外,DR手动曝光模式的器官剂量均低于Slot scan HQ模式的器官剂量(P<0.05);除甲状腺、食管、肺以外,DR自动曝光模式的器官剂量均高于另外两种成像方式的器官剂量(P<0.05)。结论 两种手动全景成像技术的辐射剂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合理选择全景成像技术的曝光参数和模式可实现低剂量全景X射线成像。  相似文献   
5.
随着CT技术的迅速发展,患者CT检杏次数以及每次检查所受辐射剂量都有显著增加[1].据美国医学会统计资料显示:美国1980年CT检查人数360万,1998年增至3 300万[2].英国CT检查人次占所有放射检查的4%,但占总辐射剂量的40%[3].我国CT绝对数已居世界第三位[4].  相似文献   
6.
目的:响应国家新医改中关于首诊下沉的要求。探讨以医院为中心,辐射周边,建立远程医疗系统。方法通过“TOGAF”法对系统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和体系架构设计。结果建立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于一体的远程医疗系统。结论系统的设计、建设与应用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为现代医学影像学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影像信息平台,同时也为实施医学影像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基于PACS的早期临床实践,不仅丰富了医学生的医学影像学知识,还加深了医学生对相关临床知识的了解。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早期临床实践,可激发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初步临床思维能力。基于PACS的早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像参数对多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 ATCM技术扫描辐射等效仿真人体模。变换定位像采集参数:球管角度,管电流和管电压;变换螺旋扫描采集参数: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螺距,探测器准直方式和管电压。比较不同成像参数下的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和图像噪声。结果:90°侧位定位像比0°正位定位像的CTDIvol高28.45%。随着定位像的管电流和管电压的增加,CTDIvol有一定的降低。图像噪声随NI的增加而增大,CTDIvol随着NI的增加而减小。螺距、探测器准直和管电压变化时图像噪声基本保持不变。螺距=0.938时CTDIvol最大,当螺距从0.562增大到0.938 时CTDIvol增加约6.44%;当螺距从0.938增大到1.375和1.750时,CTDIvol分别减少11.67%和23.05%。宽且厚的探测器准直方式,X线剂量利用效率高和辐射剂量低。随着管电压的升高,CTDIvol逐渐减小。结论:定位像参数必须标准化才能保证ATCM技术发挥其功效;合理选择成像参数才能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双轴旋转冠脉造影(XperSwing)术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辐射剂量,评价2种冠脉造影技术的差异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临床冠脉造影检查患者30例,其中CCA组20例,XperSwing组10例,分析2组患者检查的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和图像质量评分。应用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模拟XperSwing技术及CCA检查环境,将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布放于仿真胸部体模的主要组织器官,测量各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计算2种冠脉造影技术的有效剂量。结果:与CCA组比较,XperSwing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减少27.74%(P<0.05),透视时间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erSwing组仿真胸部体模各组织器官平均吸收剂量低于CCA组(P<0.05);XperSwing组有效剂量(4.94 mSv)低于CCA组(5.57 mSv)。结论:XperSwing 术可满足冠脉造影图像质量要求,并可有效降低冠脉造影的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