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现实。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显著的变化,老年病、慢性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随着我们渐渐变老,健康、快乐、有质量、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便显得尤为可贵!今天,就让我们简单谈谈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伊曲康唑治疗老年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小剂量伊曲康唑胶囊口服加黄芪注射液静滴联合治疗老年继发深部真菌感染,总有效率达88.2%,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明显减少,患者易接受,且体力恢复快,是值得临床使用的联合抗真菌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脑内各磷酸化位点的变化,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实验组予以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空间记忆及学习能力;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额叶皮层脑组织总tau、tau部分位点磷酸化变化。结果:(1)Morris水迷宫结果:1型、2型糖尿病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及单纯药物干预组明显延长(P〈0.05),使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相应模型组后均能显著改善(P〈0.05)。(2)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大鼠脑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影响:各组大鼠额叶皮层脑组织总tau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型、2型糖尿病组大鼠额叶皮层脑组织tau蛋白在丝氨酸396/404位点、苏氨酸205位点、苏氨酸21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及单纯药物干预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后,以上位点磷酸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脑组织内tau蛋白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样过度磷酸化;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后可逆转病变,发挥保护脑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60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收集一般资料,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所有对象进行头颅MRI扫描,记录颅内腔隙性病灶的数量,根据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ge 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分级方法对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变性程度进行评分.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CD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60例SIVD组中临床症状表现为步态不稳19例(31.7%)、构音障碍7例(11.7%)、饮水呛咳5例(8.3%)和尿失禁5例(8.3%),神经系统体征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27例(45.0%)、共济失调8例(13.3%)和假性延髓麻痹7例(11.7%).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0.01)、高脂血症和高血清Hcy(均P〈0.05).SIVD组脑腔隙性病灶为216个,对照组为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及MoCA量表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SIVD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步态不稳、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和尿失禁,主要的神经系统体征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共济失调和假性延髓麻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清Hcy是SIVD的重要的危险因素.(2)MMSE和MoCA是测评SIVD较敏感的痴呆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5.
对青年和中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3例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年组阳性家庭史居多(48.5%),临床有效治疗量高(523±308mg);中老年组则病前生活事件居多(78.8%),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多见(78.8%),有效治疗量低(329±218mg)。经统计学x ̄2检验,两组间以上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  相似文献   
6.
曹茂红  李秀明 《江苏医药》2013,39(13):1501-1504
目的 研究美金刚对缺血性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VD组、美金刚5 mg·kg-1 ·d-1组(M1组)、美金刚10 rng· kg-1 ·d-1组(M2组)、美金刚20 mg·kg1 ·d-1组(M3组)和假手术组(C组).术后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法检测谷氨酸2B受体(NR2B)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生化法检测海马组织匀浆的谷氨酸、一氧化氮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 与C组相比,VD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CA3区椎体细胞数及CA1、CA3区NR2B细胞表达减少,谷氨酸含量增高,一氧化氮含量减少(P<0.05或P<0.01);而美金刚能改善VD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其中M3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 美金刚通过调节VD大鼠神经元谷氨酸能信号通路,从而改善慢性缺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报告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161例,其中肺部感染92例(57.1%),消化道出血104例(64.6%),脑心综合征70例(43.5%),急性肾衰92例(57.1%),肝功能异常25例(15.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67例(41.6%)。累及肺、消化道58例,肺、肾22例,肾、电解质36例,心、肾9例。累及肺、心、肾10例,肺、消化道、电解质8例累及肺、消化道、心、电解质6例。死亡52例(32.3%),按病因分:脑出血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梗死11例。累及两个器官26例,累及三个器官18例中15例死亡,累及四个器官6例均死亡。为降低MODS的死亡率,对ACVD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聚集、降纤和抗凝联合治疗对失去溶栓机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巴曲酶合并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指标的变化、神经缺损功能(NIHSS)及生活能力评估(MBI)和颅内外出血发生的情况。结果: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21±5.3,治疗后90天为2.63±2.4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增加,血小板治疗前(160.01±73.47)×109/L,治疗后(164.58±86.84)×109/L,纤维蛋白原治疗前3.21±0.56g/L,治疗后3.59±0.57g/L。结论:阿司匹林、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获益大于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PG)E1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PGE1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的常规治疗;PGE1组发病后第5d起给予PGE1治疗15 d.发病后第5 d、20 d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灌注显像,应用半定量分析法计算血肿区及血肿周围组织近区、远区及额顶叶区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发病第1d、第5 d、第12 d和第20 d进行头颅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同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发病第1 d、第20 d进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第90 d时再次分别进行NIHSS和mRS评分.结果 发病第20 d PGE1组血肿周围近区及远区rCB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发病第12 d、20 d时血肿体积以及发病第20 d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均P<0.01);发病第20 d和第90 d时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发病第90d时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PGEI治疗,可增加血肿周围rCBF,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较敏感的指标。本研究检测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MPA水平,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MPA水平的改变。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急性脑梗死组:系2005年7月~2006年3月我院收治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22例,女17例;年龄33~82岁,平均(75.6&;#177;10.2)岁;病程1~72h,平均(6.2&;#177;3.1)h;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正常对照组:系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8人,男15人,女13人;年龄23~74岁,平均(56.2&;#177;11.6)岁。1.2方法1.2.1血MPA水平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正常对照组在体检日取外周静脉血1ml放入含枸橼酸的抗凝管,用1.1%多聚甲醛固定后加入1.4倍Hanks平衡盐溶液,分别加入CD14-PE单抗和Y2/51-FITC,用4.6倍的蒸馏水稀释以溶解红细胞,再用等量的HEPES缓冲液稀释,将pH值调至7.4,用FS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测定。1.2.2统计学方法检测结果以均数&;#177;标准差(x-&;#177;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