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太极推拿特色摇法结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采用太极推拿特色摇法结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单纯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8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太极推拿特色摇法结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其修复机制的深入了解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聚焦于TGF-β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关键作用,介绍了其家族成员的多样性和信号传导途径,探讨在骨骼肌损伤后TGF-β的表达与调控部分,解析了其早期表达动态和调控因素,深入研究TGF-β对骨骼肌修复的影响,揭示了其在炎症调节、细胞活化与增殖以及纤维化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特别关注了其在肌肉再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在细胞水平上的调控机制。此外,对TGF-β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潜在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探索了将其作为治疗靶点和调控剂的发展与应用。然而,当前研究中仍存在争议与不足,如TGF-β的双重作用和个体差异对治疗的影响。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深入挖掘信号通路的细节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通过克服这些挑战,TGF-β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潜在临床应用有望迎来新的突破,为患者提供更为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取穴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5年收录于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期刊数据库(VIP),有关针灸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2篇以针灸推拿为主要干预手段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涉及有效穴位63个,使用频次较多的穴位依次为天枢、上巨虚、中脘、大肠俞、足三里、腹结等,使用频次较多的经络依次为胃经、任脉、膀胱经、脾经等,以腹部和下肢部的穴位使用较为频繁。结论针灸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选穴具有规律性,便于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是临床常见病.2007年3月-10月,笔者运用拿捏股内收肌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目前尚无统一的、系统的并被大家公认的解释。本文拟探讨"八把半锁"疗法中开"青龙锁"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独活对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独活治疗炎症和免疫介导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及MIF抑制剂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台湾中医药资料库中独活有效成分小分子化合物为对接配体库、MIF晶体结构为对接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筛选结合能高于原配体的小分子。对结合后的复合物构像进行相互作用分析,选取最佳配体小分子与大分子复合物进行10ns的动力学模拟,分析均方根偏差(RMSD)值。操作平台为Linux系统,采用OpenBabelGUI2.4.1进行小分子修饰,Pyrx0.8进行虚拟筛选,NAMD2.13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VMD1.9.3、Discovery studio4.5及Ligplot+1.4.5进行对接结果及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结果筛选出优于原配体的独活有效成分4种,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提示主要作用残基8个,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及疏水作用,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最佳配体小分子与受体结合较稳定。结论本研究提示独活抗炎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MIF活性有关,其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主要有4种,可为研究和设计MIF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A组(电子生物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组)、B组(电子生物反馈组)和C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组)各30例,分别进行分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下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A组治疗后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1),B、C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开展电子生物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周晶  肖尧  曹必伟  赵焰 《中国康复》2014,29(4):269-270
目的:观察八把半锁疗法之开“白虎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及下肢的温度变化,初步探讨红外热像技术在LDH患者的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100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八把半锁疗法中开“白虎锁”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扶他林缓释片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JOA腰痛评分表以及红外热像指标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红外热像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白虎锁”对LDH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红外热像图能反映出LDH患者治疗前后腰及下肢的温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LDH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