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器下完成经肛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6月至12月14例适合于局部切除的直肠良性肿瘤、类癌病例选择腹腔镜下经肛微创治疗。手术方法以肛管扩张器、手套联合切口保护套建立腹腔镜操作通路,使用腹腔镜/结肠镜作为照明和充气设备,超声刀完成直肠黏膜下切除或全层切除,全层切除创面采用可吸收线缝合。结果 14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30~70 min,其中建立操作入路平均花费15 min。切除的肿瘤直径1.5~3.8 cm,大体观和病理检查证实均为R0切除。随访6~12个月无复发及远期并发症。结论使用腹腔镜器械设备完成经肛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安全有效,但该术式部分操作细节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2.
病人 男,45岁.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半月.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右肺下叶后段一直径约2.2 cm×2.8 cm的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无明显毛刺及分叶征象,轻度强化(图1).术前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肺功能均正常.2010年5月胸腔镜下手术.反复探查,未发现右下肺结节.扩大切口进胸以手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侧膈肌背面,邻近肋膈角,约2.0 cm×2.0 cm×2.5cm,质硬,包膜完整,蒂较宽(图2),完整切除.病理显示细胞呈圆形及棱形,间质有玻璃样变性,瘤细胞呈血管外皮瘤样,部分区域有黏液样变性,偶见核分裂及肥大细胞(图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99(+),CD34(+),S-100、SMA均阴性.诊断为膈肌孤立性纤维瘤(交界性病变).术后恢复顺利,3个月复查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优化和畅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疗流程,缩小临床试验与循证医学的差距,持续改进诊疗质量,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使患者最大获益。方法以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干预前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194例ACS患者作为执行路径前病例,执行路径干预后连续收集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ACS病例175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及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治指南制定我院ACS临床路径,将临床路径附在病例中,对诊治关键环节进行干预,每6个月对执行情况评估1次,分析数据,提出改进措施。结果临床路径干预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时间较干预前明显缩短,其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3.5d,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6.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高危患者接受冠脉造影率为66.1%,较干预前的32.9%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TEMI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D-B时间)较干预前下降了43.4%(P〈0.01)。12h内到达医院的STEMI患者中早期再灌注治疗率干预前后分别为63.6%和87.3%(P〈0.05)。ACS药物规范治疗方面,干预后明显提高。干预后ACS患者住院死亡率下降4.1%(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路径的干预显著降低了AMI患者住院天数、缩短了D-B时间,提高了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的比例,ACS住院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同时,使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更接近指南的要求,使医疗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对AMI干预的结果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  相似文献   
4.
病人 男,45岁.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半月.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右肺下叶后段一直径约2.2 cm×2.8 cm的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无明显毛刺及分叶征象,轻度强化(图1).术前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肺功能均正常.2010年5月胸腔镜下手术.反复探查,未发现右下肺结节.扩大切口进胸以手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侧膈肌背面,邻近肋膈角,约2.0 cm×2.0 cm×2.5cm,质硬,包膜完整,蒂较宽(图2),完整切除.病理显示细胞呈圆形及棱形,间质有玻璃样变性,瘤细胞呈血管外皮瘤样,部分区域有黏液样变性,偶见核分裂及肥大细胞(图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99(+),CD34(+),S-100、SMA均阴性.诊断为膈肌孤立性纤维瘤(交界性病变).术后恢复顺利,3个月复查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病人 男,45岁.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半月.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右肺下叶后段一直径约2.2 cm×2.8 cm的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无明显毛刺及分叶征象,轻度强化(图1).术前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肺功能均正常.2010年5月胸腔镜下手术.反复探查,未发现右下肺结节.扩大切口进胸以手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侧膈肌背面,邻近肋膈角,约2.0 cm×2.0 cm×2.5cm,质硬,包膜完整,蒂较宽(图2),完整切除.病理显示细胞呈圆形及棱形,间质有玻璃样变性,瘤细胞呈血管外皮瘤样,部分区域有黏液样变性,偶见核分裂及肥大细胞(图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99(+),CD34(+),S-100、SMA均阴性.诊断为膈肌孤立性纤维瘤(交界性病变).术后恢复顺利,3个月复查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对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为92例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肥胖组),73例BMI<25(非肥胖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肥胖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肥胖组[(203±12)min vs.(174±6)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可延长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但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也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为肥胖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对照研究与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5年至2012年共57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附加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改良基质。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消融术,平均手术时间(192±36)min,X线曝光时间(28±8)min,随访时间(3.1±2.0)年,单次消融成功率42.1%,多次消融成功率61.4%,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消融成功率36.4%,非梗阻性患者成功率67.4%(P=0.031)。结论环肺静脉消融结合基质改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诊治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根据ACC/AHA及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指南制定我院AMI临床路径,并将临床路径附在病例中,每6个月对关键环节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我院心内科住院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路径应用前收集2006年10月~2008年3月住院AMI患者76(男54,女22)例,年龄(63±12)岁,作为应用前对照组(应用前组);应用临床路径后连续收集2008年4月~2009年9月住院AMI患者98(男74,女24)例,年龄(62±12)岁,作为临床路径应用组(应用组)。结果:临床路径应用组AMI患者住院时间较应用前明显缩短,其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天数[(13±8)d vs.(9±7)d,P<0.05],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间[(13±7)d vs.(7±9)d,P<0.05];应用后高危患者接受冠脉造影率为78%,较应用前(48%)显著提高(P<0.01);应用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D-B时间)较应用前显著下降(P<0.01);12 h内到达医院的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再灌注治疗率临床路径应用前后分别为67%和87%(P<0.05);AMI药物规范治疗方面,应用后联合用药明显提高;干预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较应用前显著下降(12%vs.2%,P<0.05)。结论:在AMI住院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进行诊疗可显著改善医疗质量,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徐楷  刘旭 《上海医药》2014,(16):6-9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该文主要介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适应证、消融术式、标测与影像学技术、消融能量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导管消融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不同消融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入选240例于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诊治中心接受三维标测系统( Carto)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治疗的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男138例,女102例。随机分为3组,A组:80例患者行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 CPVA)及心房碎裂电位( CFAE)消融,B组:80例患者行CPVA+CFAE+左心房线性消融,C组:80例患者行CPVA+CFAE+左心房线性消融+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消融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患者均行直流电复律。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比较3组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消融术,平均随访(36±7)个月,单次消融后成功率 A 组37.5%、B组52.5%、C组55.0%,多次消融后成功率A组60.0%、B组75.0%、C组76.3%( P〈0.05)。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在CPVA+CFAE的基础上行左心房线性消融有助于提高成功率,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效果不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