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抗抑郁药氟西汀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后抑郁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分析。方法:将6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诊断标准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氟西汀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6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第1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的症状明显轻于氟西汀组(P<0.01),第2周末两组HAMD减分率无显著差异。2.经过6周治疗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58%、84.26%,治愈率分别为52.6%、49.8%,两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不显著。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更轻微。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有肯定疗效,不良反应小;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轻微,老年患者对其的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fMRI中心理生理交互作用(PPI)分析与已知"疼痛矩阵"存在有效连接的大脑表层皮质部位并作为刺激区,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幻肢痛提供一种新的确立靶点的方法。方法:24例上肢截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试验组行任务态fMRI扫描,以前扣带回为感兴趣区进行PPI分析,与之存在有效连接的区域中选表层皮质的脑区作为靶点进行r TMS,对照组常规选取M1区。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估。结果:PPI结果显示前扣带回与左侧中央后回、双侧岛叶呈正共变性,与左侧后扣带回、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呈负共变性。其中与DLPFC共变性最显著,试验组以此作为治疗靶点。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与前扣带回(ACC)有显著共变性的DLPFC进行rTMS治疗可显著缓解截肢后的幻肢痛,提示基于患者个体的可塑性特征,针对性地对有关脑区进行靶向治疗可能达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抗抑郁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B组予以文拉法辛治疗,疗程均为8周。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临床疗效和HAMD评分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但A组较B组更少。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侧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低频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低频组给予1.0 Hz的rTMS治疗, 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 每日治疗1次, 每次20 min, 每周5次, 治疗4周, 共20次;对照组给予相同时间和频次的伪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6、8周末,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2组患者的抑郁情况,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试A(TMT-A)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的认知功能, 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WCST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3、4、6、8周时, 2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3、4、6、8周后, 各时间点低频组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 2组患者WCST评分中的完成分类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