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采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系统定量评价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步态空间-时间参数特征和步行能力,并与统一亨廷顿病等级量表(UHDR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客观评价亨廷顿病患者步态特征的量化指标。 方法:选择可以独立步行10m以上的亨廷顿舞蹈症患者6例为实验组,正常配对健康志愿者6例为对照组,采用远红外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空间-时间参数检测与分析,实验组还进行UHDRS评分。 结果: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空间-时间参数比较,显示亨廷顿病患者最大步速和步频明显下降,而步时不对称指数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亨廷顿病患者UHDRS评分与步速、步时不对称指数和跨步长相关,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步态主要表现时间参数异常:步行速度减慢和步频降低为特征的运动徐缓,伴有明显的步时不对称性;UHDRS评分结果与步行能力和步时不对称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执行功能(EF)损害的特点,探讨受教育程度(EL)、卒中后抑郁(PSD)及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担评分与EF的关系。 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3月在康复科住院的65—80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4例,与同时期住院的20例6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利用Stroop色词测验(SCWT)、数字广度测验(DST)及连线测验(TMT)评估患者EF,分析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EF损害的特点,并探讨患者EL、HAMD抑郁评分及CSVD总负担评分与EF的关系。 结果:与65岁以下组相比,65岁以上老年卒中患者Stroop B和C耗时较长[Stroop B:62.40±22.75vs41.30(35.51,71.50),Stroop C: 118.94±47.02vs79.50 (59.42,123.25)]、DST顺背与倒背得分较低[DST顺背:7.50±1.29vs8.00(8.00,9.00),DST倒背:3.62±1.05vs4.00 (3.00,5.00)]、TMT-A和B耗时较长[TMT-A:92.29±45.85vs59.49(45.55,86.25),TMT-B:282.32±129.02vs185.00 (128.25, 276.00)]。65岁以上组卒中患者中,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L与DST顺背及倒背呈正相关(r=0.356,r=0.401,P<0.05);与连线测验A和B耗时呈负相关(r=﹣0.416,r=﹣0.371,P<0.05)。HAMD抑郁评分与StroopA和B呈正相关(r=0.554,r=0.473,P<0.01);与连线测验A和B耗时呈正相关(r=0.520,P<0.01;r=0.376,P<0.05)。CSVD总负担评分与EF各项检查均无显著关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AMD抑郁评分与连线测验A耗时呈正相关(B=2.897,95% CI=0.557—5.236,P<0.05)。 结论: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与较年轻组相比,EF损害更严重。在可能影响EF的几个因素中,EL越高,EF损害相对较轻,提示为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另外,抑郁程度越高,部分EF损害越显著。CSVD总负担评分与EF无显著关联。且相对于EL及CSVD负担,抑郁状态对EF影响更大。临床上对于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应更加关注其EF障碍,也要及时纠正或改善其抑郁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损害患者视觉注意网络的连通性及其小世界特征。 方法:对2例局灶性后顶叶损害、2例背外侧前额叶损害、2例颞叶损害(其中1例为手术前后)和1例锥体束损害患者进行静息态fMRI检测,然后进行功能网络建立和小世界属性分析。 结果:所有局灶性脑损害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在给定阈值范围(0.05—0.5)内都具有小世界属性。局灶性后顶叶、背外侧前额叶、颞叶和锥体束损害患者之间,Gamma系数差异(P<0.05)和Sigma系数差异(P<0.01)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小世界网络分析为视觉注意网络的连通性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法。我们推测,小世界网络检测方法应该可以作为局灶性脑损害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像学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不同等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残疾等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状况,为制定合理的康复与社会辅助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等级人士间的康复需求分项目进行等级资料分析。结果不同等级视力、听力、肢体、智力残疾人间康复需求的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等级言语、精神残疾人间康复需求的构成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疾程度越重对医疗服务与救助的需求越高,而对其他康复需求较低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验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疾病专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应用于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反应度。方法:遵照SIS量表的发行机构MAPI推荐的程序及借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统计学教研室译制经验编译SIS量表中文版.并使用此中文版对初次脑卒中发病后1个月的住院患者180例及对照组51例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卒中影响量表8个领域中的6个领域,以及总体均分领域。康复治疗前后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表明SIS量表可敏感地反映出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8个领域中的7个领域。以及总体均分领域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SIS量表亦具有区别脑卒中患者与其他人群的能力。结论:中文版SIS量表具有良好的反应度.与信度、效度分析相结合,可适用于中国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评测。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而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主要的残疾病征。据报道,脑卒中发病后1周的病人73%—86%有偏瘫,71%—77%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尽快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提高生存质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1]。脑卒中偏瘫后痉挛性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康复,针刺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脑功能的恢复,通过对大脑可塑性和脊神经兴奋性的影响,缓解肌痉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有望成为治疗脑卒中…  相似文献   
7.
ICU脑卒中复康干预的针对措施和短期结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的干预措施和近期目标,以及重症和早期康 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定,包括主要病情、监护指标、心功能、Glasgow昏迷量表(GCS)、简式Fugl-Mayer评估(FMA)等,对康复干预可能引起的反应和产生影响的监护指标进行观测。针对不同监护下状态采用适当康复干预措施。结果:在本组中风ICU的主要合并症和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占73.52%;心脏疾患占38.24%;糖尿病占26.47%。虽然在康复干预后患者的运动功能仍然较低,但治疗组患者在实施康复治疗后GCS评分明显提高(P<0.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治疗组FMA和对照组FMA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而治疗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6脑卒中患者有神经系统和心肺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从其由ICU转归普通病房时的功能状况来看其结局是有利于重症患者的。  相似文献   
8.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可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为是否需要对该类患者作进一步处理(如使用静脉营养、鼻饲或手术治疗)提供康复临床参考。方法:选择经过规范康复治疗的吞咽障碍患者,记录入院时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症状、体征和吞咽障碍的评定项目,分别使用χ^2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方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资料分析显示,下列因素为吞咽障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如入院时年龄>70岁(P<0.01),Barthel指数<60(P<0.01),大面积脑卒中或多部位脑卒中、脑干卒中、双侧卒中(P<0.01),合并中枢性面瘫(P>0.05),咽反射减弱或消失(P>0.01)。这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预后较差;而性别(P>0.05)、文化程度(P>0.05)等与不良预后关系不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吞咽障碍预后与入院时年龄、Barthel指数、脑卒中部位及程度等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病及入院时资料可以协助判断吞咽障碍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步行时躯体运动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的三维运动学分析,比较分析偏瘫步态躯体运动变化与其步行能力(步速)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首次脑卒中后可以独立步行10m以上的偏瘫患者39例,采用远红外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对偏瘫步态躯体的运动学参数与其步行能力(步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骨盆旋转运动之间的相关有显著性意义(r=-0.396.P<0.05);其步行能力与躯体侧方运动呈负相关,而与其躯体垂直运动呈正相关(r=-0.755,P<0.01;r=0.534,P<0.01),步行能力与Barthel指数正相关(r=0.475,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躯体和骨盆运动障碍是影响步态恢复的重要因素,提示躯体的协调性训练和骨盆的控制性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的三维运动学分析,比较分析偏瘫步态下肢关节运动变化与其步行能力(步速)之间的关系,探讨偏瘫患者下肢异常运动影响其步行能力恢复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后可以安全独立步行10m以上的单侧偏瘫患者39例,排除其他影响步行能力的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疾病等因素;采用远红外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对偏瘫步态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与其步行能力(步速)进行相关分析,分别观测在P&;lt;0.05水平和P&;lt;0.01水平是否显著相关。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患侧髋、膝关节活动度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524,P=0.003;R=0.518,P=0.004),尤其与患侧髋关节伸展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之间的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0.745.P=0.000;R=0.643,P=0.000);其步行能力与髋关节伸展角度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R=0.541)及膝关节活动度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R=0.432)的相关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下肢伸髋、屈膝异常及其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不对称是影响正常步态恢复的主要原因,提示下肢髋、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应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