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药物保留时间及灌肠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辰时(7:00~9:00)进行灌肠,对照组在常规时间戌时(19:00~21:00)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每天灌肠前排便率、灌肠后保留时间以及灌肠后的疗效,观察周期为15 d(一个疗程).结果 灌肠前平均排便率观察组为83.6%,对照组灌肠前平均排便率为18.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平均保留时间观察组为(828.22±341.87)rain,对照组为(558.23±164.65)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9).结论 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可以增加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并可提高中药保留灌肠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膀胱癌中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对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SP)联合T-载体PCR产物(TA)克隆检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5637、HT1376、KU19-19、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样品中GDF15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用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2-deoxycitydine(5-Aza-dc)处理5637,观察处理前后平均甲基化率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5637处理前后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侵袭能力.结果 5637、HT1376、KU19-19细胞中GDF15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率为89.29%、10.71%、8.33%,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分别为86.91%、9.52%、5.95%,膀胱癌组织中 GDF15启动子区甲基化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za-dc可以逆转5637中GDF15的甲基化状态:与处理前相比,处理组5637细胞系GDF15蛋白表达增加,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癌中GDF15基因表达与甲基化状态有关,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逆转甲基化状态可以使基因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降低.GDF15基因甲基化异常状态有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经腹腔和经腹膜后两种途径肾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探讨腔镜下经腹腔途径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控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接受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经腹腔或腹膜后途经手术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围手术期和术后长期随访结果。结果经腹腔途经组共纳入患者55例,经腹膜后途经组共纳入患者49例。经腹腔途经组患者手术时间和经腹膜后途经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相比,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并发症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肿瘤复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腹腔途径肾癌根治术和经腹膜后途径相比,在手术难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方面均无较大差异,可以作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常规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系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YA转录共激活磷酸酶4(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ya4基因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1株膀胱永生化上皮细胞系和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ya4基因启动子区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中,有4株出现甲基化,其甲基化率为80%;在人正常膀胱细胞系中甲基化阴性.eya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70.7%(53/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4%,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60,P<0.01).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临床病理特征中如单发膀胱肿瘤与多发膀胱肿瘤相比,直径≤3 cm的膀胱肿瘤与>3 cm的膀胱肿瘤相比,低级别膀胱肿瘤与高级别膀胱肿瘤相比,浅表性膀胱肿瘤与浸润性膀胱肿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 基因eya4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谈讨改良体位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微创治疗方面的技术优势。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该术式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取30°健侧斜卧位并向患侧旋转手术床约15°头低脚高位。脐上2 cm正中放置观察通道,脐下2 cm左右侧腹直肌外缘放置操作通道,患侧麦氏点放置辅助通道,采用经膀胱途径完成袖套状切除。将手术床放平并向健侧旋转40°,形成70°斜卧位,患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建立新操作通道,其余通道不变,完成根治性肾切除,术中同时完成盆腔或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后给予局部灌注或全身化疗。结果:手术时间(178.2±29.0) min,术中出血量(155.4±46.6)mL,2例予以输血。3例术后出现淋巴漏,1例出现乳糜漏,给予持续负压引流后好转。无出血、感染、肠梗阻、漏尿发生。病理提示2例肿瘤侵犯局部淋巴结,所有标本输尿管切缘阴性。远期2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发生纵膈转移。结论:改良体位下经腹途径LRNU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控瘤效果满意,是一种适宜推广的UTUC微创处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尿沉渣中尿路上皮细胞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甲基化状态,评估用于诊断膀胱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96例术前膀胱癌和6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中段晨尿50~100 mL并提取尿沉渣尿路上皮细胞DNA,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尿沉渣尿路上皮细胞DNA中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甲基化状态,对比膀胱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尿成渣miRNA甲基化状态差异.结果 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8.54%、80.21%、60.42%、36.46%、42.7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68%、14.52%、29.03%、22.58%、27.42%;miR-193a诊断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4%、90.32%,联合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7.92%、74.19%.结论 联合检测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的甲基化状态能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可能成为膀胱癌无创诊断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尿沉渣中尿路上皮细胞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甲基化状态,评估用于诊断膀胱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96例术前膀胱癌和6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中段晨尿50~100 mL并提取尿沉渣尿路上皮细胞DNA,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尿沉渣尿路上皮细胞DNA中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甲基化状态,对比膀胱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尿成渣miRNA甲基化状态差异。结果 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8.54%、80.21%、60.42%、36.46%、42.7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68%、14.52%、29.03%、22.58%、27.42%;miR-193a诊断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4%、90.32%,联合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7.92%、74.19%。结论 联合检测miR-193a、miR-3189、miR-22、miR-34a、miR-124-1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的甲基化状态能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可能成为膀胱癌无创诊断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8.
9.
HPLC 法测定祛斑颗粒中丹参素的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建立祛斑颗粒中丹参麦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祛斑颗粒中丹参素的含量,采用C18柱,乙腈-水-磷酸(2:6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0.49%。结论:本法操作,易行,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炎症细胞计数与前列腺体积的关系,以期阐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机制。方法:严格遵守入组和排除标准募集了本中心自2015~2019年104例病理明确诊断为BPH的患者。分别采用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淋巴比(NLR),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炎症指标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r=0.401,P<0.001),PWR(r=0.343,P<0.001)均与前列腺体积明显正相关,并与血清PSA水平正相关但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不相关;系统性炎症指标如NLR,LMR等与前列腺体积没有明确的相关性。结论:BPH人群里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是前列腺体积的重要预测因素,血小板可能在BPH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