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国际健康分类架构探讨构建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配对康复治疗模式,并观察其对重症病区COVID-19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肺动态过度充气(dynamic hyperinflation,DH)存在于多种气道阻塞性疾病中,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表现尤为典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update 2014)明确指出在运动时出现的DH可导致呼吸困难的加重与运动能力的受限,因此对慢阻肺患者的活动功能有直接影响~([1])。而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雌性大鼠行去势术后下丘脑视前区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通过形态学研究来揭示一氧化氮(NO)与下丘脑GnRH分泌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对下丘脑视前内侧区(MPA)和视前外侧区(LPA)内NOS阳性神经元进行形态观察和细胞计数。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NOS阳性神经元内的免疫产物的平均光密度(AOD)值。结果(1)大量胞体呈椭圆形,突起明显的NOS阳性神经元见于LPA和MPA。(2)去势术后3个月和6个月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比对照组均有显著的增高(P<0.01)。(3)去势3个月和6个月组,NOS阳性神经元的AOD值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4)在分布上有亚区差异,即去势3个月或6个月组,LPA的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AOD值与MPA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提示大鼠去势后,在较长时间内,下丘脑NOS阳性神经元在形态上呈现出与GnRH神经元相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呼吸电刺激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吸电刺激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的观察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张鸣生,张辛,李煜庭,胡妙贞,黄长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在CO...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频率、不同腹肌电刺激的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腹肌功能、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 方法:募集15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同一周内分别随机进行30Hz下腹肌、30Hz腹直肌、50Hz下腹肌、50Hz腹直肌刺激的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呼吸电刺激训练主要由膈神经和腹肌电刺激、呼吸反馈、腹式呼吸三个部分组成。膈神经和腹肌电刺激:有两个交替输出的电流通道,A通道输出双向对称方波,频率30Hz,脉宽为0.5ms,刺激膈神经;B通道输出低频调制中频正弦波,载波频率4kHz,调制波频率在30Hz或50Hz,刺激下腹肌(腹股沟中点上2cm)或脐旁水平2cm处的腹直肌。在平静状态时和训练的第15min分别检测下腹肌肌电、腹横肌厚度、膈肌活动度、潮气量、死腔通气等指标。 结果:30Hz、50Hz下腹肌和腹直肌刺激后下腹肌肌电和厚度明显增加,且50Hz下腹肌刺激较其他三组下腹肌肌电和腹横肌增厚率大,且差异显著。30Hz、50Hz下腹肌和腹直肌刺激后膈肌活动度、潮气量明显增加,死腔通气明显减少,且50Hz下腹肌刺激较其他三组刺激膈肌活动度和潮气量大,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可以增加腹肌收缩,提高膈肌活动度和呼吸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手功能康复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方法对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3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试验组在常规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基础上予以计算机辅助训练进行偏瘫上肢功能康复;对照组只对偏瘫上肢进行常规的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患者进行每天1次、每次45min、每周5天,共进行6周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上肢部分(FMA),简易手功能评定(STEF)和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及最大握力、捏力以及5s持续握力、捏力等功能检测。结果:1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两组的FMA总分、STEF评分及BI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组间评分比较,试验组的FMA总分、STEF评分及握力、捏力相关指标对比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试验组的握力与捏力相关指标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计算机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方面优于常规任务导向性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策略,评价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入院收治的15例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5 mm]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9~55(32.9±8.7)岁。5例马方综合征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均行Bentall+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10例非夹层患者主动脉根部处理采用Bentall术7例,Cabrol术1例,Bentall术+右半弓置换2例,所有患者同期均予二尖瓣修复或置换处理,其中二尖瓣成形术12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另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2例。结果该组患者中因心律失常出现心搏骤停死亡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11例,占73.3%。术后3个月LVEDD较术前明显缩短[(80.5±7.4)mm vs.(58.3±6.0)mm,P0.05];LVEF较术前增加(37.3%±5.2%vs.46.3%±4.4%,P0.05)。术后1年LVEDD较术前明显缩短[(80.5±7.4)mm vs.(53.7±3.6)mm,P0.05];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37.3%±5.2%vs.57.7%±4.2%,P0.05)。随访期间无死亡及再手术病例。结论必要的术前治疗、术中同期彻底矫治所有瓣膜及血管病变问题以及术后较长时间的ICU监护治疗是成功治疗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制定一种对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估的临床评价量表(CASCS) ,并探讨其在颈椎病临床评价中的信度及效度。方法 对 92例颈椎病患者 (实验组 )应用CASCS与Vernon颈椎残障指数量表 (NDI)进行信度、效度和敏感度分析 ,同时应用CASCS对 2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评测。并对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CASCS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ASCS总积分与各条目积分间的组内相关系数 (ICC)为 0 .78~ 0 .99,信度系数Cronbachα为 0 .84。该量表与NDI有较好的相关性(r =0 .76,P <0 .0 1)。康复治疗前 ,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的CASCS评价结果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t =14 .76,P <0 .0 1)。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CASCS评测结果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t =2 1.0 3,P <0 .0 1)。结论 CASCS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 ,是临床评价颈椎病的一种客观、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了解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睡眠状况,并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对策.方法 调查并记录168例因脑卒中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患者的睡眠情况,统计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期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对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给予包括改善环境,消除躯体不适,消除不良情绪(包括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应用神经营养药,短期使用安眠药,建立正常的睡眠周期等相应的干预措施,2周后再次评定患者的睡眠状况.结果 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60.7%,对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下降到32.1%(P《0.05).结论 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综合性的睡眠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50Hz电磁场干预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前后相关神经细胞标志物m RNA表达水平,探讨低频电磁场对骨髓源神经祖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利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神经干细胞培养环境中悬浮诱导,获取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将第3代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分为2组贴壁培养:电磁场组与对照组。电磁场组干预方法为正弦波磁场、频率50Hz、强度5m T,60min/d,共15天,对照组置于无磁场干预的同等环境中。骨髓源神经祖细胞诱导后,采用免疫细胞荧光检测巢蛋白(Nestin)与微管蛋白抗体(Tuj-1)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Q-PCR)检测Nestin,唾液酸-神经细胞粘附分子(PSA-NCAM)和β-微管蛋白-Ⅲ(β-Ⅲtubulin),乙酰胆碱酯酶(ACHE),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m 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神经干细胞培养环境中可形成骨髓源神经祖细胞,表达Nestin阳性产物;两组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荧光检测Tuj-1均呈阳性表达,Q-PCR结果示Nestin,PSA-NCAM,β-Ⅲtubulin,ACHE,5-HT,GABA m RNA表达水平与诱导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电磁场组β-Ⅲtubulin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0Hz电磁场可以促进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