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验证头脉冲试验(HIMP)和头脉冲抑制试验(SHIMP)在前庭眼动反射中的互补效应。方法选择前庭上神经炎患者33例,健康成人10例(20耳),对前庭上神经炎患者患侧和健康成人左右侧HIMP和SHIMP增益、扫视潜伏期、扫视波振幅及显性扫视产生百分比进行匹配分析,比较HIMP和SHIMP各项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结果HIMP增益与SHIMP增益呈线性正相关,并且HIMP增益大于SHIMP增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90,r=0.956,P均=0.000)。HIMP潜伏期大于SHIMP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0,P=0.001),但无相关性(r=0.180,P=0.196)。HIMP扫视振幅与SHIMP扫视振幅呈负相关(r=-0.484,P=0.000),HIMP扫视百分比与SHIMP显性扫视百分比呈负相关(r=-0.604,P=0.000)。HIMP增益与HIMP扫视潜伏期、振幅及百分比均呈负相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IMP增益与SHIMP代偿性扫视振幅及百分比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IMP增益与SHIMP扫视潜伏期无相关性(r=-0.044,P=0.756)。结论SHIMP和HIMP均可检查水平性角前庭眼动反射(VOR)的直接通路,代偿性扫视和反代偿性扫视的增益、振幅和扫视产生的百分比可作为动态观察指标评估前庭功能。两者参数变化对评估VOR通路的损伤和恢复情况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长期高频血小板捐献者凝血功能及健康状况变化,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南阳市中心血站以最高频率(2周/次)连续捐献血小板≥24次的捐献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捐献者首次捐献血小板后(第1次检测)及连续单采血小板达6次(第2次检测)、12次(第3次检测)、24次(第4次检测)后,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血小板采集后血常规参数、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叶酸、清蛋白及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结果 4次血小板采集后血常规血细胞压积(Hc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Hct、MPV及PDW和第4次MPV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血小板采集后TPO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和第4次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检测K值、α角及最大振幅(MA)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K值、α角及MA均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年内未观察到每两周单采血小板2U的捐献者出血或血栓风险,健康状况良好,但捐献者TPO水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对低剂量CT窦道造影扫描与常规CT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的对比研究,探讨低剂量CT窦道造影扫描在臀部窦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诊断为臀部窦道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窦道造影前后均行CT扫描,造影前均采用常规剂量(120kV,200mA)扫描,造影后两组分别采用100mA和50mA的低剂量扫描,其他参数保持一致。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低剂量造影扫描和常规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等。结果 100mA和50mA造影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较200mA常规扫描分别降低了51.01%和67.73%,但是SD值明显升高和SNR值明显降低。100mA和50mA造影扫描的主观图像质量均低于200mA无造影扫描的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10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诊断信心与常规扫描无差异(P=0.243;P=0.355);5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常规扫描无差异(P=0.379),但是诊断信心低于常规扫描(P小于0.05)。10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诊断信心均高于50mA,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A组100mA造影扫描图像优良率为92.31%(36/39),B组50mA造影扫描图像优良率为82.05%(32/39)。结论低剂量CT窦道造影技术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且病灶的显示可满足诊断要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支持。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我院收治1岁肺炎患儿1例,给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氨溴索化痰治疗.在头孢曲松钠输液完毕更换氨溴索液体时,发现莫菲氏滴管内出现乳白色混浊,立即更换输液器,中间以5%葡萄糖间隔,未见白色混浊出现.同时笔者对这两种药物进行试验观察,同一注射器先后抽取两种药物[1],立即出现混浊,静置2h仍呈现白色混浊,无絮状物,无沉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15-01-2017-09,收治46例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均予以后路手术行肿瘤切除、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处理。术后随访1年以上,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JOA评分、肿瘤占位节段、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类型等相关因素,并予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上述因素与术后JO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除39例,近全切4例,次全切3例;肿瘤类型:神经鞘瘤16例,脊膜瘤13例,室管膜瘤6例,肠源性肿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血管网织细胞瘤5例,错构瘤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回植的椎板均骨性愈合。术前JOA评分为平均(9.7±1.6)分,末次随访时已改善至平均(15.8±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均是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肿瘤占位节段、肿瘤类型等因素,均与术后JOA评分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疗效较好,其术前JOA评分和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可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在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前予以手术,同时在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做到全切,以达到更好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临床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变部位、病灶最大径线、病理诊断等资料,统计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正确诊断情况,并进行随访,统计并发症,观察疗效。结果 31例患者中,体检发现占位者21例,有症状表现者10例;AST轻度异常者2例,HBsAg阳性者6例,CA19-9水平升高者1例。影像学检查:(1)31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0例,诊断率为32.26%;9例患者加行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例,诊断率为77.78%;(2)31例患者均行肝脏平扫增强CT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2例,诊断率38.71%;(3)11例患者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8例,诊断率72.72%。MRI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及CT(均P0.05)。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直径为2~11 cm,平均(4.6±2.1)cm。治疗方法及预后:3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肝切除18例,开腹肝切除13例。与开腹肝切除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31例患者随访29例(93.55%),随访时间3~24个月,均存活,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转移。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多种影像学及病理学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对于不能排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或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者应行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8.
探讨应用现代技术保存肿瘤肢体。方法:采用肿瘤段切除+体外灭活再植,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带血管蒂髂骨瓣折叠再造三种方法保肢。结果:手术切口I期愈合,并节功能半年后恢复。2例股骨远段成骨肉瘤分别于1年7个月和2年1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胫骨近段软骨肉瘤术后三月复发行截肢术,1例肱骨近段成骨肉瘤术后四年仍存活,肩关节功能外展达80°结论:保肢手术为目前治疗恶性骨肿瘤主要术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灭活方式和重建方法。化疗是保肢手术的重要前提和术后生存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三维CT数据的髋臼骨折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在个人计算机上对髋臼骨折进行虚拟术前手术设计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8例髋臼骨折进行虚拟手术设计,将髋臼骨折.dicom格式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将每个骨块变成一个单独个体并被指定颜色,建立骨折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复位,将.stl格式复位模型导人3D studio Max,并构建合适重建钢板,根据钢板放置位置选择合适长度钢板,塑形固定.根据钢板长度、放置位置、螺钉数量来对比虚拟计划与手术情况是否匹配. 结果 髋臼骨折内固定方式的虚拟手术设计均与术中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结论 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对髋臼骨折术前计划制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