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踝足矫形器矫治脑瘫患儿尖足初步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踝足矫形器配戴前后的尖足改善情况进行量化评定。方法对2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48足)配戴矫形器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8只尖足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显效25%,好转64.6%,无变化10.4%,与配戴踝足矫形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尖足改善的同时,患儿的站立和步行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结论踝足矫形器在纠正脑瘫患儿尖足、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脑瘫2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针刺、穴位注射、推拿、运动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 35 6例 0~ 9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 ,治疗组在功能训练前或后施术针刺、穴位注射、推拿 ,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 ,观察整体康复疗效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针刺、穴位注射、推拿、运动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最佳方法之一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康复体系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综合分析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的相关辅助检查手段及其临床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湖南省儿童医院网上办公系统-应用系统-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1994-01/2005-01有关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相关辅助检查的文献,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以“脑性瘫痪”为检索词进行第一次检索,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头颅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眼视光学、染色体、TORCH”等为检索词进行第二次检索。资料选择: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性分析,选择与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相关的辅助检查文献。排除重复及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第一次检索共有865篇文献。第二次检索文献内容分别如下: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41篇、磁共振13篇、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2篇、脑电图15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2篇、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1篇、头颅超声3篇、眼视光学2篇、TORCH2篇及染色体1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头颅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眼视光学、染色体、TORCH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脑性瘫痪患儿的形态学改变和功能学改变,也可了解相关致病因素和发病途径,为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结论:将上述检查手段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脑性瘫痪早期诊断水平,对于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颜华  张惠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48-150
目的:综合分析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的相关辅助检查手段及其临床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湖南省儿童医院网上办公系统-应用系统-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1994—01/2005—01有关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相关辅助检查的文献,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以“脑性瘫痪”为检索词进行第一次检索,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头颅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眼视光学、染色体、TORCH”等为检索词进行第二次检索。资料选择: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性分析,选择与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相关的辅助检查文献。排除重复及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第一次检索共有865篇文献。第二次检索文献内容分别如下: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41篇、磁共振13篇、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2篇、脑电图15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2篇、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1篇、头颅超声3篇、眼视光学2篇、TORCH2篇及染色体1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头颅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眼视光学、染色体、TORCH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脑性瘫痪患儿的形态学改变和功能学改变,也可了解相关致病因素和发病途径,为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结论:将上述检查手段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脑性瘫痪早期诊断水平,对于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小组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康复中心2007年1月-6月间语言发育迟缓患儿75例,观察组32例根据其语言发育评估水平进行分组,同一水平者每两人一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语言训练;对照组43例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6个月后应用中国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1]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11例患儿显效,16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3.4%;对照组14例患儿显效,21例患儿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81.4%;二组进行有效率的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组训练可以促进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小儿性瘫痪(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356例0-9岁小儿脑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另选窍门季术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整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穴注,按摩,运动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动疗法改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目前中国儿童康复医疗机构数量少,同时很多家庭负担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为了能提高这些息儿的疗效,探讨不同年龄组及家长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性双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的影响。方法 痉挛性双瘫患儿89例。根据年龄分为《3岁组和&;gt;3岁组;并根据家长参与情况分为参与组和不参与或不规则参与组。全部患儿均采用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后肌张力缓解的情况。结果 ≤3岁组总有效率95%,&;gt;3岁组总有效率72%,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30.26,P&;lt;0.01)。家长参与组总有效率为89%,家长不参与或不规则参与组总有效率为46%,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85.44,P&;lt;0.01)。结论 不同年龄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家长有规律的参与康复训练有助于肌张力的缓解,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运动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和疗效,建立综合康复医疗体系。方法:将356例0~9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功能训练前或后施以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整体康复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综合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穴位注射、按摩、运动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干预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包括早期认知干预治疗的综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儿训练治疗和3个月后分别进行Gesell智力测试评估检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智力各能区均有显著改善(P<0.01),训练后观察组患儿智力各能区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2-6月组训练后智力等级的改善优于7-12月组(P<0.05),观察组中的智力正常及边缘水平组智力各能区提高的发育商差值优于智力落后组患儿(P<0.01)。结论早期认知干预训练可有效的提高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智力各能区的发育水平,越早干预效果越好,不同智力发育水平患儿学习提高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