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在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系统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系统治疗后经手术切除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83个肝转移瘤,所有患者术前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判断动脉期强化特征(环形强化/非环形强化)、肝胆期强化特征(靶样强化/非靶样强化),测量并计算参数:长径差值(动脉期长径-肝胆期长径)、信号强度比(RatioM/L)、信号强度差值(RSID)、标准化相对强化率(NRE)、对比噪声比(CNR)、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性参数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定量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反应率范围为5%~100%,反应率中位数为60%(40%,80%),以60%做为分界值,将转移瘤对系统治疗的疗效分为反应率较高组(n=44)与反应率较低组(n=39)。肝胆期靶样强化、动脉期环形强化、长径差值≥2 mm提示对系统治疗反应率较低;反应率较高组的ADC值高于反应率较低组,NRE低于反应率较低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径...  相似文献   
2.
于同  崔湧  付瑜  杜杰  聂宏光 《山东医药》2012,52(39):18-20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对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FC)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8只小鼠分为六组。麻醉后经气管插管注入0.3 mL等渗5%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阿米组、布比组、布比+阿米组、特布组及布比+特布组BSA液中分别含有空白液、1 mmol/L阿米洛利、1 mmol/L布比卡因、1 mmol/L布比卡因+1 mmol/L阿米洛利、0.1 mmol/L特布他林及1 mmol/L布比卡因+0.1 mmol/L特布他林。注射30 min后负压吸取肺泡内液体,测定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计算AF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布比组、阿米组及布比+阿米组AFC明显降低,P均<0.05;特布组AFC明显增加,特布+布比组AFC明显高于特布组。结论临床上布比卡因所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可能与AFC降低,抑制肺泡上皮钠通道有关;特布他林能拮抗布比卡因对AFC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治疗甲状腺手术术后头痛的有效性。方法 86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全麻拔管前给予生理盐水,氟比洛芬酯组(43例):全麻拔管前共计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术后24、48 h随访,根据VAS评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两次评分均值>4分诊断为术后头痛。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术后头痛10例(23.3%),氟比洛芬酯组发生术后头痛2例(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可以缓解甲状腺手术术后头痛。  相似文献   
4.
椎体转移瘤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增强扫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扫描对MRI增强扫描有强化的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恶性肿瘤合并脊柱转移病例57例,行常规MRI(T1WI,T2WI,STIR,MR增强扫描)及DWI扫描,113个病灶有强化;测量DWI与MR增强扫描对比噪声比(CNR),计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比较病变椎体在DWI和MR增强扫描的信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和MR增强扫描序列的CNR无显著差异;椎体转移灶ADC值平均为(1.37±0.56)×10-3 mm2/s,正常椎体ADC值(0.64±0.22)×10-3 mm2/s,两者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WI和MR增强扫描病灶骨髓对比率平均为(1.54±1.39)和(0.64±0.54),二者有良好相关性(P=0.01),DWI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结论DWI在显示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病灶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临床上应用DWI结合ADC值,可以提高对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特征。方法 纳入5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131个转移灶),观察病灶在各序列MRI中的信号表现及其增强特征;测量转移灶动脉期、肝胆期直径,计算转移灶与肝实质信号强度比(SIR)等。以Kappa检验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一致性,比较肝胆期呈现不同强化特征的转移癌之间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结果 观察者间判断各序列信号特征及测量定量参数结果的一致性均良好(ICC均≥0.75,P均<0.05)。转移癌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其中31.30%(41/131)靶样外观,9.16%(12/131)呈反靶样外观,23.66%(31/131)呈不均匀高信号,35.88%(47/131)呈均匀高信号。增强动脉期79.39%(104/131)转移癌呈环形强化,15.27%(20/131)呈不均匀强化,5.34%(7/131)呈均匀强化;肝胆期21.37%(28/131)呈靶样强化,41.22%(54/131)呈反靶样强化,26.72%(35/131)呈不均匀强化,10.69%(14/131)呈均匀强化。62.60%(82/131)转移癌周围肝实质增强,68.70%(90/131)SIR≥0.5。肝胆期呈现不同强化特征的转移癌之间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癌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表现多样,以靶样强化或反靶样强化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氟醚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00~290 g,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2ml后机械通气4 h;LPS组(L组)股静脉注射LPS 5mg/kg后机械通气4 h;地氟醚1.0MAC组(D1)和地氟醚1.5 MAC组(D2)组:股静脉注射LPS 5 mg/kg后机械通气,分别吸入地氟醚1.0 MAC和1.5 MAC 4 h,机械通气4 h后处死大鼠,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iNOS mRNA和iNOS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L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NO含量、tNOS活性、iNOS活性、iNOS mRNA和iNOS表达升高(P〈0.01);与L组比较,D1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iNOS活性、iNOS mRNA和iNOS表达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iNOS活性、iNOS mRNA和iNOS表达升高(P〈0.05)。结论吸入地氟醚1.5 MAC 4 h可加重LPS诱导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吸入地氟醚1.0 MAC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两种主要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i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g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Iymphoma,MALToma)CT征象的异同,为胃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评价和影像学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规范CT检查胃淋巴瘤病例42例,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DLBCL和MALToma。分析两种类型淋巴瘤CT影像学征象特征,包括病变所处胃的分部、范围、形态、厚度、强化、黏膜及浆膜面情况、淋巴结转移、腹腔大血管及脏器侵犯情况、腹腔转移及有无腹水等。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类型淋巴瘤的CT征象差异。结果DLBCL多累及胃的多个部分,且以近端胃受累为主,MALToma以胃的单一部分受累更为多见,且以胃远端分布为主,差异有显著性。DLBCL癌肿平均厚度(275±152)cm,大于MALToma癌肿平均厚度(123±064)cm,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DLBCL胃壁以弥漫性、不均匀增厚为主,MALToma以局限性、均匀增厚为主;DLBCL较MALToma更易侵犯浆膜,淋巴结转移率较MALToma高,转移淋巴结体积大、分布更为广泛,侵犯腹腔干分支大血管及腹腔脏器的比例均高于MALToma。DLBCL静脉期强化0T值(6909±1349)HU.低于MALToma静脉期强化CT值(81.79±25.82)Hu。MALToma黏膜面“白线征”显示率高于DLBCL;DLBCL浆膜侧“血管穿行征”显示率高于MALToma。结论GT影像学征象可反映DLBCL和MALToma的生物学行为,显示两种胃淋巴瘤侵袭性的差异,可作为两者鉴别的重要手段。MALToma黏膜面“白线征”、DLBCL浆膜侧“血管穿行征”丰富了胃淋巴瘤的CT征象,为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在体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FC)之间的关系,以及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对其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标仪测定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方法测定小鼠在体AFC。结果气管内注入0.1mmol/L咪达唑仑后,能显著降低小鼠AFC。与1mmol/L阿米洛利(特异性钠通道阻断剂)合用后抑制效应未见进一步增强,表明咪达唑仑能够抑制与上皮钠通道有关的阿米洛利敏感性AFC。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能明显增加小鼠AFC,与咪达唑仑合用后,特布他林几乎完全逆转咪达唑仑对AFC的抑制作用。结论临床上对合并肺脏损害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时应考虑其可能对肺脏液体清除作用的影响,必要时可以考虑应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RSB)对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SB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6、12和24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h舒芬太尼消耗总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发生恶心呕吐例数及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 RSB组术后2、6、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4分.术后24h,RSB组舒芬太尼消耗总量为(73.1±8.6) μ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7±12.3)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B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为(6.5±2.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3±4.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B组镇痛满意度评分为(7.3±0.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B组有4例出现恶心呕吐,而对照组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与RSB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RSB用于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后镇痛能明显减少静脉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增加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