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4例膝关节强直患者于松解术后第2天至第10天应用持续被动关节活动器(CPM)和微波治疗,每日二次,每次1小时。10例对照,只用微波治疗。结果显示:切口拆线时CPM治疗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为67.4±9.6,显著大于对照组48.3±12.1(P<0.01),住院天数、患膝关节水肿消除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但无统计差异,CPM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切口延期愈合,且疼痛感比对照组轻。  相似文献   
2.
腰椎快速牵引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快速牵引治疗进展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很多,其中牵引被认为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牵引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将牵引分为快速牵引和慢速牵引。快速牵引重量大,作用时间短,多在牵引的同时加中医的手法,此类牵引以中医的“人工...  相似文献   
3.
毫米波等综合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毫米波、牵引、调制中频电等综合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将8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毫米波、牵引、调制中频电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牵引、调制中频电治疗。两组均配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即时疗效和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12天评定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62.5%,对照组治愈率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和显效患者中未发现复发病例,而对照组于6个月内有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毫米波治疗效果优于超短波。  相似文献   
4.
慢性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神经根在神经通道内受到压迫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均可造成神经根受压 ,引起腰腿痛。因此 ,建立接近神经根在神经通道内受压的动物模型 ,进行各项研究指标的观测 ,有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探索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现在已有大量动物模型用于研究神经根受压后的变化 ,常用的造模动物有狗、猪、家兔、大鼠等 ,施加压迫所用的材料亦各不相同。急性和慢性神经根受压模型一、急性神经根受压研究模型这类模型已有很多 ,如Yoshizawa[1] 和…  相似文献   
5.
屈曲旋转牵引对人腰神经通道影响的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寿伟  刘树伟 《现代康复》1998,2(9):928-929
目的:探讨腰椎前屈旋转牵引对人腰神经通道的影响。方法:青壮年男尸10具.取腰骶段置入-20℃水柜中冰硬,用电动断层带锯制戚脊柱区腰骶段断层标本。矢状断层标本每具切成6片.分别经两侧的推间管外孔、两侧的关节突关节和正中矢状面。冠状断层标本每具切成4片,分别经关节突关节、椎间管和椎弓根。将制作好的断层标本常温下复温,固定于自制牵引器上.使L4~5间隙对准牵引间隙。先进行牵引、再成角,然后骶骨旋转。牵引距离0~50mm,成角度数0~18°.左右旋转角度0~10°。摄片观察矢状面L4~5、L6~S1矢状面关节突关节,椎间孔.冠状面关节突关节、黄韧带、神经根在上述动作下的变化。结果:矢状面断层水平牵引时,椎间隙增宽,椎间管(孔)增大,关节突关节面上下滑动,关节间隙增宽。牵引的同时腰椎前屈椎间隙后部增宽.椎间盘后突、黄韧带拉紧.椎间孔上2/3(神经根所在位置)增大.而下1/3由于椎间盘后突相对变小.此时若再加骶,向同侧旋转.椎间孔相对变小.关节突关节间隙进一步加大;骶,向对侧旋转.椎间孔变大.关节突关节受挤压。冠状面断层牵引时关节突关节增宽.前屈时关节间隙进一步增宽.黄韧带拉紧.神经根在神经通道内牵伸向上滑动,此时骶,向同侧旋转,关节间隙由于上下关节突的旋转运动使间隙变大,黄韧带牵伸.对侧旋转时也出现上述情况.但不如同侧明显。结论:屈曲旋转牵引可通过纠正关节突关节紊乱、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神经根在腰神经通道内的卡压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超短波影响神经源性疼痛时nNOS和NMDA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神经源性疼痛时兔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和脊髓后角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受体)阳性表达的特点以及超短波对其的影响,从而探讨超短波治疗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纯种成年兔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5),损伤模型组(n=15)和超短波治疗组(n=15)。采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定量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10d、30d和90d)DRG和脊髓后角内nNOS和NMDA受体阳性表达的分布特点。结果:术后10d时模型组和治疗组手术侧DRG和脊髓后角内nNOS阳性表达增多,NMDA受体阳性表达在DRG内降低;90d时治疗组nNOS和NMDA受体表达已基本接近正常,而模型组nNOS和NMDA受体仍未恢复正常。结论:超短波治疗可改变神经源性疼痛时DRG和脊髓内神经元表达上调的nNOS和表达下调的NMDA受体水平,提示其可能通过影响NMDA受体-NO系统发挥缓解疼痛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有关颈痛的相关职业类型的研究显示有某些职业群体颈痛患病率更高。该研究进一步分析职业、工作时长与颈痛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因素。数据来自美国国家健康问卷调查,是一项在美国普通成年民众间进行的横断性研究。该项研究调查了363629名年龄从18岁到64岁的各行业雇员。颈痛是指在过去三个月的非特异性颈部疼痛。收集的数据包括职业分类类型、工作时长、人口统计学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受损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与细胞内Ca2 浓度改变的关系。方法 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 3 2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 10d组、损伤 3 0d组、损伤 90d组 ,建立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的兔腰神经根慢性损伤模型 ,于损伤后 10d、3 0d、90d应用在体电生理技术记录损伤DRG异位电活动的改变 ,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结合荧光染色法检测受损DRG神经元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变化。结果 ①兔腰神经根慢性损伤后 ,受损DRG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频率和幅度随损伤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损伤各组与正常组相比 ,DRG放电频率、放电幅度均显著增高 (P <0 .0 5 ) ;②兔腰神经根慢性损伤后受损DRG细胞内Ca2 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 ,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 ,Ca2 浓度有下降趋势。结论 Ca2 与受损神经元的异位电活动的发生及变化相关 ,Ca2 浓度升高可导致受损神经元异位电活动的发生及传播。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救医学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患者的生命,但部分患者由于脑损伤严重而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尽管目前国内外治疗PVS的方法较多,但尚未发现能促进患者感知能力恢复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因此,对PVS患者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是不够的。为此,我们采用促醒训练、高压氧、电针、正中神经电刺激及药物等对PVS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受压模型,观察在恒定压力下培养24h和48h后神经元形态和活性的变化,评价这种神经元压力培养模型的优缺点。方法将培养的新生大鼠DRG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受压24h组、受压48h组,在80mmHg压力的密闭环境中培养相应时间后观察各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形态学特点,并用MTT法分析各组神经元细胞生长活性的改变。结果加压培养后,荧光显微镜下DRG神经元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超微结构示48h组和24h组较正常组线粒体肿胀明显,粗面内质网缩短、变少,游离核糖体增多,部分核固缩,神经元代谢水平下降,MTT法比较加压前、后各组细胞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压培养未使细胞活性发生显著改变,此模型可观察机械压力单一因素对神经元的影响,有望成为一种在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机械压力对DRG神经元的影响的有效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