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网球肘的疗效。 方法将网球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普通超声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法(VAS)和Mayo肘功能12点评分法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肘关节功能。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间VAS和Mayo肘功能12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和Mayo肘功能12点评分分别为(1.60±1.14)分和(10.25±5.79)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治疗网球肘有明显的止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而低强度聚焦超声的疗效优于普通超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青年人静态站立时双足间的距离对平衡功能的影响,为平衡功能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健康青年受试者30例,其中男7例,女23例,分别在睁眼和闭眼两种方式下,采用平衡评估训练仪评估双足并拢站立、双足分开(50cm)站立和双足最适距离站立3种模式下的静态平衡功能,即压力中心(COP)的相关参数,包括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共6个量化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双足最适距离站立时,双侧足跟间平均距离为(18.63±3.67)cm,双侧足尖间平均距离为(29.60±4.93)cm。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双足并拢站立时的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和运动长度与双足分开(50cm)站立和最适距离站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双足最适距离站立时的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与双足分开(50cm)站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康青年人在静态站立时,双下肢间有最适距离,在这种距离下,站立静态平衡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了大批的地震伤员,其中大部分损伤为骨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这些地震伤员骨折后的功能障碍问题[1]。2009年3月-5月,我们对四川绵竹市地震伤员进行了"家庭康复指导",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8例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组)和6名健康对照受试者(对照组)参与本研究.要求受试者完成以下2种条件下的步行:一是让受试者以自己感觉最舒适的速度自由步行2 min,二是要求受试者注意聆听频率高于基线步频10%的节拍器的声音(即加载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且按此节律步行.采用三维运动分析仪记录受试者2种条件下的步态参数,使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和Stroop-3测试评估患者的执行能力.结果 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明显提高了对照组的步频和步速,而帕金森病组步频明显提高,步长和步幅明显减小.在自由步行和加载节律性听觉刺激两种条件下,帕金森病组的步长、步幅和步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听觉刺激减小了对照组的步速变异,增大了帕金森病组的步幅变异.自由步行条件下,2组受试者步态变异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载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后,帕金森病组的步长、步幅和步速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执行能力测试显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执行能力障碍,且Stroop-3的错误率与加载听觉注意刺激条件下的步长呈显著负相关(r=-0.724,P=0.037).结论 外加高于基线步频10%的听觉注意刺激并不会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反而增加了患者的认知负荷.从而加剧步态紊乱,这可能是由于其执行功能障碍所致.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rhythmic auditory stimulation on the gait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PD). Methods Eight patients with PD and six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were studied.All subjects walked as usaal for 2 min and then Walked for 2 rain with rhythmic auditory attentional stimulation with a frequency 10% faster than their basic pace.The gait parameters in the two walking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 with three-dimension motion analysis equipment.In addition,executive function was evaluated using a 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 (FAB)scale and the Stroop-3 test. Results In both walking conditions,average stride length and velocit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D patients than among the controls.The metronome at the higher frequency increased the cadence and stride velocity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rols.but in the PD patients it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a dence but decreased stride length.With auditory stimulation,the variability of velo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rols,but the variability in stride lengt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D patients.Even with the auditory stimulation,the variability in step length,stride length and velocity were still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D patients than among the controls.Executive dysfunction was clearly evident in the PD patients.Stroop-3 error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tep length in the condition involving auditory stimulation.Conclusion Auditory attentional stimulation at a higher frequency becomes a new cognitive load for PD patients,and it cannot improve their gait.This may be related to executive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假rTMS组(10例)和rTMS组(30例),rTMS组又按频率分为0.25 Hz组、0.5 Hz组和0.75 Hz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假rTMS组另给予假性rTMS治疗;rTMS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分别进行不同频率(0.25 Hz、0.5 Hz、0.75 Hz)的rTMS治疗,每周5d,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运动力指数(MI)评分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级;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假rTMS组仅CMCT和FMA在治疗4周后比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2组各时间段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0.25 Hz组和0.50 Hz组的MEP皮质潜伏期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缩短(P<0.05)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 <0.05);rTMS组的CMCT亦较组内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0.25 Hz组和0.50 Hz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除对照组外)MEP皮质潜伏期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 <0.05);rTMS组的2项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有明显缩短(P<0.05),且0.25 Hz组和0.50 Hz组CMCT明显短于0.75 Hz组(P<0.05).②上肢功能变化:治疗2周后,rTMS组FMA及M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25 Hz组和0.50 Hz组的FTHUE-HK分级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MI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FMA和MI评分及rTMS组的FTHUE-HK分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0.25 Hz组和0.50 Hz组的三项指标亦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0.75 Hz组的MI评分优于对照组和假rTMS组(P<0.05),0.25 Hz组的FTHUE-HK评级亦优于同期0.75 Hz组(P<0.05).结论 非受累侧M1区0.25 Hz和0.50 Hz的rTMS对提高患侧脑区运动皮质兴奋性和上肢功能的效果最好;0.25 Hz的刺激脉冲总数最少,临床治疗可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6.
下肢痉挛偏瘫患者的步行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下肢痉挛偏瘫患者步行效率,明确是否存在理想运动频率下能量应用效率最高的运动状态.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病区2005/2006住院的脑损伤后偏瘫男性患者10例,其中脑损伤4例、脑卒中后6例,均有典型偏瘫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均具备步行200 m的能力.患者平均年龄(43.6±13.7)岁,平均身高(1.69±0.04)m,平均体质量(70.5±9.5)kg.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获得所需要的时间-空间参数步态参数,分别测定自由行走时、80%自然正常步频以及120%自然正常步频下的步行效率和步态指标,然后采用K4b2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来测定氧价以评定受试者步行效率.结果:作为肌肉痉挛模型的偏瘫患者自然步频、慢速与快速步频分别为(66.9±15.7),(71.9±12.8)和(106.1±19.0)步/mim步速分别为(33.7±9.5),(25.4±4.9)和(37.5±10.9)m/min,慢速与快速步频组分别与自然步频组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耗氧量分别为(9.3±1.1),(9.2±1.1)和(9.7±1.0)mL/(min·kg);氧价分别为(0.283±0.087),(0.350±0.081)和(0.301±0.082)mL/(min·kg).快慢步频组与自然步频组的耗氧量与氧价两两比较均未出现显著增加(P0.05).结论:早中期偏瘫患者自然步态下耗氧量与氧价与慢速、快速步频的比较未出现显著性改变,提示仅仅短期的康复训练步行效率不能达到最理想的生物谐振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证实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在左、右侧肢体偏瘫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人及左、右侧偏瘫患者各10例,均接受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测定,其中偏瘫患者均接受30min/d共1个月的仪器训练,训练结束后再次接受仪器测定,获取综合力向量值、时间、频率参数,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左侧肢体偏瘫患者在三区的力向量均值、时间、频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右侧偏瘫患者力向量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正常人和左侧偏瘫患者各区力向量均值在训练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上肢圆周运动反馈仪能客观反映左侧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改善左侧偏瘫上肢综合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下肢软瘫模型研究生物谐振对步行效率的影响。方法:下肢软瘫并导致步行障碍的男性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12名(17±1岁,身高1.68±4.6m,体重52.5±5.4kg)与同龄健康青年12名匹配对照。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获取步态参数,采用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测定氧价,作为能量效率的指标。评测状态为自然步行、80%自然步频以及120%自然步频,即100%、80%、120%自然步频。结果:儿麻患者在100%、80%、120%自然步频的条件下步速分别为(65.45±8.71、53.04±5.92、74.47±9.49)m/s,步速和步频密切相关(r=0.96,P<0.01);耗氧量分别为(15.17±3.56、20.76±4.31、21.48±6.16)ml/min/kg,慢速与快速步频的耗氧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步频(P<0.01);氧价分别为(0.231±0.043、0.294±0.061、0.288±0.072)ml/m/kg,和同龄正常人比较自然、慢速与快速步频下的氧价均明显增加(P<0.01)。慢速与快速步频的氧价亦显著高于自然步频(P<0.05)。结论:儿麻患者自然步频的能量效率最高,步频加速或者减慢均降低此效率,提示肌肉固有谐振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良踝足矫形器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矫形器是以减轻身体运动功能障碍为目的的一种体外装置,其中应用于踝关节的矫形器称为踝足矫形器(anklefoot orthosis,AFO),也称小腿矫形器。常见的AFO有全接触塑料AFO、带踝关节铰链的塑料AFO、金属条AFO、免荷AFO和软性AFO五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测试中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为该检测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例有平衡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例组或A组)和20例年龄、身高、体重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或B组),在两天内分别接受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和Pro-KineLine平衡反馈仪的测试,每种测试进行2次。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2次结果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重测信度;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和平衡反馈仪的测试结果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以检验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效度;对两组受试者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试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测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敏感度。结果:①两组受试者坐位及立位下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各参数的重测信度良好(坐位ICC:A组为0.621—0.979,B组为0.672—0.980;立位ICC:A组为0.653—0.934,B组为0.613—0.974)。②两组受试者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与平衡反馈仪相对应的参数之间均有中到高度的相关性(A组:坐位r=0.636—0.793,立位r=0.716—0.883;B组:坐位r=0.453—0.700,立位r=0.495—0.628);③A组的三维运动分析各项参数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可以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