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系统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我院骨科病房和康复科门诊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术后功能障碍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0岁;病程52.40±11.25d;其中股骨髁上骨折术后1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5例,髌骨骨折术后2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1例.所有患者均为术后>1个月,X光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患者膝关节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ROM)69.92°±16.98°.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对照组进行认知训练。应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中文第二版评定认知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的LOTCA总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OTCA总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OTCA子项目除空间知觉外,在视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注意力及专注力方面,观察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比单纯的认知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更加有利,并能更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小脑对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 ,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组 (30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30例 ) ,分别观察其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的变化 ,并与 30名健康人的血浆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塞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 (6 1.76± 34 .6 0 )ng/L ,明显高于健康人 (44 .48± 6 .41)ng/L ,P <0 .0 1。电刺激小脑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39.12± 2 1.39)ng/L ,较对照组 (6 1.5 0± 12 .6 4)ng/L明显降低 (P <0 .0 1) ,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有明显疗效 ,利于患者的早期肢体功能恢复 ,血浆ET水平的降低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躯干肌背伸训练在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将42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 对照组采用物理因子治疗,训练组在采用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躯干肌背伸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对2组患者的腰痛程度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训练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躯干肌背伸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尤其对症状的远期改善可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角度对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影响,探讨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合理角度参数。方法:32例健康在校男性军人作为受试者,使用美国产BiodexⅡAP型等速测试系统进行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测定其最大平均力矩(MAT)、相对最大平均力矩(MAT/BW)、最大重复做功(MRW)、相对最大重复做功(MRW/BW)、总做功(TW)、平均功率(AP)和最大平均力矩屈伸比值(F/E)等指标,测试角度分别选用后伸15°位、中立0°位和前屈15°位,利用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伸展测试时三组间上述所有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屈曲测试时上述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F/E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中,角度的选择对于伸展测试的结果影响是明显的,而对屈曲测试的结果影响并不明显;中立0°位可作为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推荐角度。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详,认为可能与脑血管、脑内神经递质变化及脑电活动改变有关,目前主要以各种药物治疗为主,临床治疗有限,且无预防作用.康复科从2000年3月~2001年7月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n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治疗25例偏头痛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电刺激小脑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梗死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据近年调查统计,我国的脑血管意外年患病率为719/10万,病死率为116/10万,大约有75%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1]。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挽救生命,而是实现最终目标——回归社会。早期有效地康复干预,能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恢复。本研究探讨了早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FN)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60例脑梗死患者均系本院急诊中心神经科留观患者,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  相似文献   
9.
10.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详,认为可能与脑血管、脑内神经递质变化及脑电活动改变有关,目前主要以各种药物治疗为主,临床治疗有限,且无预防作用。康复科从2000年3月~2001年7月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ngialnu-cleusstimulation,FNS)治疗25例偏头痛患者,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25例偏头痛患者其中:男6例,女19例,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5.27±13.5)岁,头痛病史3d~20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固定一侧头痛伴恶心、畏光,神经系统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小脑顶核电刺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