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4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慢性非可控性炎症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天然产物小檗碱对代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对其伴随的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显示小檗碱主要通过调控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肠道菌群来发挥抗炎活性。对小檗碱抗炎作用的深入研究将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进一步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天麻粉水浸出物抑制油酸(OA)诱导的HL-7702细胞三酰甘油(TG)蓄积的作用及相关细胞信号通路。方法以1 mmol/L的OA诱导细胞脂肪变性,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天麻粉水浸出物共同孵育24 h后测定细胞内TG含量。在Western blot实验中,细胞以天麻粉水浸出物做相应处理后检测AMP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水平。在使用compound C的实验中,细胞以10μmol/L的compound C预处理30 min,然后加入天麻粉水浸出物,共同孵育8 h后进行Western blot实验;或加入OA+天麻粉水浸出物,共同孵育24 h后测定细胞内TG含量。结果 OA孵育24 h后,HL-7702细胞内TG含量较对照细胞升高<(4.0±0.5)倍(P<0.01),天麻粉水浸出物使细胞内TG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天麻粉水浸出物处理后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激活HL-7702细胞的AMPK信号通路,表现为磷酸化AMPKα(p-AMPKα)和磷酸化ACC(p-ACC)的水平显著增加。 compound C预处理并与天麻粉水浸出物共同孵育后能完全阻断后者对AMPK通路的激活作用以及减少细胞内TG的药效。结论天麻粉水浸出物能显著抑制OA诱导的HL-7702细胞三酰甘油蓄积,此作用依赖于细胞内AMPK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眼反射是否受耳石器传入的影响。方法:7名健康受试者接受了右耳的冰水刺激。受试者保持左耳向下约20s,然后转为俯卧位、右耳向下和仰卧位,每个体位保持约20s。采用三维视频眼震图记录眼震。结果:仰卧位和俯卧位时以及左耳向下和右耳向下时的眼动不对称,提示不同头位时眼动轴向受重力影响。结论:耳石器传入能影响水平半规管眼反射的轴向,因此,水平半规管诱发的代偿性眼动可能不与水平半规管平面平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大鼠小脑绒球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组在前庭代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对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前庭代偿过程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组在小脑绒球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组在双侧绒球中均有表达,双侧的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双侧之间无差异。结论:大鼠小脑绒球存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组,在前庭代偿过程中有变化,表明其参与前庭代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本专栏的开辟旨在创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针对本学科临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邀请在相关领域做出大量工作并颇有建树的专家和教授,介绍他们的见解和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前庭内侧核(MVN)内Ⅰ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R5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迷路破坏组(24只)和对照组(6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单侧迷路破坏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2h、36h、7d)2组动物MVN内mGluR5的表达变化。结果: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可诱导同侧MVN区Ⅰ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R5增高,术后12h最高,术后36h开始降低,至术后7d后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侧和术侧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可诱导MVN区Ⅰ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R5增高。初级前庭传入或中枢前庭神经元的静息放电降低可能与Ⅰ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R5增高有关,但其在前庭代偿中的作用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NF—κB及其相关分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的进展,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不仅仅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IgE介导的鼻黏膜I型变态反应,而且是易感个体接触致敏变应原后导致的包含IgE介导的炎症递质的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Th1/Th2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引发了以鼻腔黏膜Th2免疫反应为主的变态炎症反应,后者启动了相关黏附分子(如ICAM-1)、趋化因子(如eotaxin)等的表达,促使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向鼻黏膜移行、聚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椭圆囊再生毛细胞前体细胞的可能来源.方法 取出生1天的大鼠的椭圆囊,经嗜热菌蛋白酶(thermolysin)处理,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utricular sensory epichelial cell,USEC)的形态、生长特征;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上皮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等鉴定USEC上皮细胞来源.免疫细胞化学法、RT-PCR技术检测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1pl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Brn3a、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 Ⅶ a mRNA的表达.结果 原代培养的USEC呈扁平、多角形、核大而圆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形成单层时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见由数百个USEC包绕液体而成的dome(穹窿样)结构,表达细胞角蛋白,不表达波形蛋白,微绒毛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提示其上皮来源.原代培养的USEC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1pl 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Brn3a、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Ⅶa mRNA,表明培养的USEC可能来源于支持细胞并具有毛细胞的特性.结论 原代培养的USEC能产生毛细胞样细胞且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表明其来源为支持细胞.椭圆囊感觉上皮的支持细胞可能为毛细胞再生的前体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9.
常见耳源性眩晕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是耳鼻咽喉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内外在眩晕患者临床评价、前庭代偿机制、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临床诊疗等方面均有新的进展.本期重点号亦报道了国内学者在耳源性眩晕临床诊疗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复发性鳃裂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复发性鳃裂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功能性颈清扫术治疗复发性鳃裂畸形(瘘管和囊肿)患者15例的资料。结果:13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1例术后饮水呛咳,1个月后自行恢复,1例术后遗留Horner综合征。随访2个月~6年,除2例失访外,无一例复发。结论:功能性颈清扫术对于多次复发的第二、第三鳃裂畸形(瘘管和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