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对比基于逐层匀场技术弥散加权成像(iShim-DWI)与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评估iShim-DWI对膀胱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依据TNM分期将其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组(n=34)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n=36),根据术后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8)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2)。观察常规DWI和iShim-DWI图像质量的差异。测量iShim-DWI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比较NMIBC组与MIBC组、高、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及高、低级别膀胱癌和T2WI、传统DWI及iShim-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效能。结果 2名医师对iShim-DWI图像的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DWI(P均<0.01)。NMIBC组ADC[1.12(1.06,1.18)×10-3 mm2/s]大于MIBC组[0.81(0.75,0.83)×10-3 mm2/s,Z=-6.79,P<0.01],ADC鉴别MIBC与NMIBC的AUC为0.97;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1.13(1.06,1.17)×10-3 mm2/s]大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0.80(0.74,0.82)×10-3 mm2/s,Z=-6.79,P<0.01],AUC为0.99。基于T2WI+常规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AUC均低于T2WI+iShim-DWI(P均<0.05)。结论 iShim-DWI有助于评估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且图像质量优于常规DWI。  相似文献   
3.
姚琦  高宁阳  慈元  李志君 《解剖科学进展》2019,25(5):532-535,539
目的探讨中药独活对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SD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独活低剂量组(0.9 g/kg)、独活高剂量组(1.8 g/kg)、阳性药组(200 mg/kg依普黄酮),每组10只。利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手术模型制备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60d。测定股骨密度、骨灰重/干重百分比;测定大鼠血清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血清钙、无机磷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股骨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β-catenin、p-β-catenin、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结果独活高剂量和阳性药均能够增加大鼠股骨密度、骨灰重/干重,降低BGP、ALP及TRAP的水平,并增加血清钙的水平,对无机磷的表达无显著性影响,增加骨组织中OPG蛋白表达水平,降低RANKL蛋白表达水平,增加β-catenin、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结论独活高剂量(1.8 mg/kg)对去卵巢导致的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检验指标的差异,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间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505例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组(291例)和骨质疏松未合并骨折组(214例),检测总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N-MID)、I型前胶原N端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甲状旁腺素(PTH)、血钙(Ca)、血磷(P)、血镁(Mg)、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D-二聚体(D-dimer)、血红蛋白(H GB),对这些指标在单纯骨质疏松组患者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患者中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骨质疏松骨折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未骨折组),试验组年龄、血清PINP、血清钙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和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男73例和女218例资料比较,男性患者血清钙、骨钙素、β-cross Laps、磷、PINP、镁低于女性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87例和女127例资料比较,男性患者血清PTH高于女性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着年龄增大,骨量丢失加快,骨折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不同性别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代谢指标存在差异,这提示我们在临床中要考虑不同性别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主导因素,积极地监测血液中骨代谢指标的变化,为骨质疏松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加药物方案,干预其生活方式,对于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姚琦  张立才  倪杰 《武警医学》2013,(12):1047-1052
目的 构建抗Sclerostin(SOST)单链抗体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表达蛋白进行活性分析.方法 提取抗SOST单克隆抗体5H3D1杂交瘤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VL)和重链可变区基因(VH)并通过重叠延伸拼接(SOE)PCR方法,在VL和VH基因之间引入Linker(Gly4Ser)3,连接成单链抗体SOST-scFv(VL-Linker VH).将scFv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后转入HEK293细胞进行分泌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ELISA和West-blot检测表达蛋白的反应活性,茜素红结节染色法评估单链抗体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矿化的影响.结果 VL基因序列全长为339个碱基对,VH基因序列全长330个碱基对,均符合小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特征,而SOST-scFv基因全长包括4个框架区(FR)、3个抗原互补决定区(CDR)以及具有抗体特征性的2个半胱氨酸残基;本研究构建的scFv全长687个碱基对,VL-Linker-VH为连接结构,SDS-PAGE分析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scFv为可溶性蛋白,ELISA和West-blot检测证实表达scFv具有与SOST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证实scFv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及矿化结节的形成.结论 成功构建抗SOST单链抗体表达载体,而且表达的scFv产物具有确切的免疫结合活性以及体外诱导成骨分化、矿化作用,为该抗体应用于骨质疏松疾病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经筋理论”指导下自拟加减葛根汤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24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2例,男60例,女6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之上,运用改良葛根汤加减中药汤剂治疗,原方基础上佐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等中药,活血止痛通络。对照组120例,男58例,女6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洛索洛芬钠(乐松)60 mg/次,3次/d,连续使用2周。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采用中医证候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 加减葛根汤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可达88%(108/122)。疼痛症状依据VAS评分对两组分别进行评定,我们通过对两组数据分析比较发现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好患者,V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基于加减葛根汤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姚琦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3):340-341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Ab)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分析非重复分离的524株Ab的科室分布和标本来源,采用K-B法测定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Ab检出率逐年增加,最常出现在痰标本,占79.O‰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21.0%)、ICU(19.5%)和神经内科(12.4%);对鲍曼不动杆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2.76%),其次是阿米卡星(10.10%)和氨苄西林/舒巴坦(12.60%)。结论Ab呈多药耐药特点,应加强感染者的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株流行。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PCOS的典型特征是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和卵巢多囊样改变。高雄激素血症通常是由垂体黄体生成激素(LH)脉冲分泌增加所致。多数PCOS女性表现为血清LH水平升高,LH脉动分泌频率升高。LH脉动分泌频率异常升高反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回路异常活跃,提示PCOS的病因或临床表型具有神经内分泌基础。PCOS临床前动物模型的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GnRH神经元及其上游传入神经回路的改变。发育过程中过量雄激素或抗苗勒管激素暴露的PCOS模型证实了GnRH神经元活性的增加,与Kisspeptinergic、GABAergic神经元刺激性支配GnRH神经元有关。就PCOS高频率GnRH/LH脉冲的病理临床表现及其神经网络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探讨PCOS的神经内分泌起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声频共振作用下外耳道地塞米松灌注与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SHL)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29例SH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激素组、声频组、联合组。所有患者均给予SHL常规治疗(金纳多、前列地尔、维生素等)及心理疏导;激素组60例,给予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治疗;声频组54例,给予以CZT-8f声频共振作用下外耳道地塞米松灌注治疗;联合组55例,在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ZT-8f声频共振作用下外耳道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时,用同一纯音电测听仪检测4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并评估和比较4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的变化及其疗效。 结果治疗后2、4、8周,联合组的平均听阈值分别为(51.18±18.48)、(41.95±19.13)和(37.17±18.89)dB,治疗后的4周和8周,与其余3组同时间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74.55%、78.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周,激素组的平均听阈值分别为(55.74±16.23)、(50.89±18.41)、(48.93±17.84)dB,声频组分别为(59.69±17.94)、(53.21±19.28)、(48.22±17.86)dB,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70.00%、68.33%,声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9.26%、66.67%、70.37%,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的平均听阈值组内比较,仅联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2周组内比较,联合组、声频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声频共振作用下外耳道激素灌注治疗SHL与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治疗途径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持平,且前者治疗效果更缓慢持久;两种激素给药途径联合使用具有提高SHL患者远期听力水平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修饰的氢氧化铝纳米颗粒(HS)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抗原提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DCs负载PEI修饰前后的HS联合卵清蛋白(ovalbum,OVA)抗原后与B3Z细胞共孵育,CPRG (Chlorophenol red-β-D-galactopyranoside)方法检测DCs对OVA的抗原提呈能力,Western blot检测DCs中泛素化OVA蛋白的表达;以不同刺激剂[干扰素(interferon, IFN)-α、R848]与负载HS/PEI-OVA的DCs混合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 IL)-12的表达,与B3Z共孵育后CPRG方法检测不同刺激剂对HS/PEI增强DCs抗原提呈的作用;DCs负载HS/PEI-OVA后与OT-Ⅰ T细胞共孵育,检测OT-Ⅰ T细胞增殖;皮下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OVA构建小鼠黑色素瘤模型,探讨负载HS/PEI-OVA的DCs疫苗体内诱导CD8+IFN-γ+T细胞比率上升及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与未经PEI修饰的HS相比,HS/PEI能显著增强DCs对OVA抗原的提呈能力,并增加DCs中泛素化OVA蛋白的表达及IL-12的分泌;IFN-α、R848均可进一步增强DCs对HS/PEI-OVA的提呈作用;DCs负载HS/PEI-OVA可显著促进OT-Ⅰ T细胞的增殖;DCs-HS/PEI-OVA疫苗小鼠体内能诱导高效的T细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