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比基于逐层匀场技术弥散加权成像(iShim-DWI)与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评估iShim-DWI对膀胱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依据TNM分期将其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组(n=34)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n=36),根据术后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8)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2)。观察常规DWI和iShim-DWI图像质量的差异。测量iShim-DWI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比较NMIBC组与MIBC组、高、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及高、低级别膀胱癌和T2WI、传统DWI及iShim-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效能。结果 2名医师对iShim-DWI图像的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DWI(P均<0.01)。NMIBC组ADC[1.12(1.06,1.18)×10-3 mm2/s]大于MIBC组[0.81(0.75,0.83)×10-3 mm2/s,Z=-6.79,P<0.01],ADC鉴别MIBC与NMIBC的AUC为0.97;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1.13(1.06,1.17)×10-3 mm2/s]大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0.80(0.74,0.82)×10-3 mm2/s,Z=-6.79,P<0.01],AUC为0.99。基于T2WI+常规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AUC均低于T2WI+iShim-DWI(P均<0.05)。结论 iShim-DWI有助于评估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且图像质量优于常规DWI。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两种平扫T1mapping的成像方法(自由呼吸Look-locker序列和屏气B1-correctedVFAvariable-flipangle(VFA)序列)在上腹部组织(脾脏、胰腺、双肾皮质及髓质、腹直肌及竖脊肌)所得T1值的定量特征,并评价其变异度。方法对66名患者行Look-locker序列和B1-correctedVFA序列;测量两种序列在上腹部组织所得T1值,并比较所得T1值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 variation,CV)来评价两种成像方法的变异度,采用Bland-Altman法对两名医师间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名阅片者采用两种序列所得T1值得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24,P值<0.001。两种序列在双肾皮质、髓质所得T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肾皮、髓质之间所得T1值存在差异(t=10.27、13.45、12.44、17.24;P<0.05)。脾脏、胰腺、双肾皮髓质、腹直肌及竖脊肌所得T1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oklocker序列在腹部组织所得T1值的变异系数低于B1-correctedVFA序列。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Look-locker序列测定的f值分布相对更集中。结论对腹部各组织采用Look-locker序列和B1-corrected VFA序列所得T1值是不同的,采用Looklocker序列测量的T1值一致性评估变异度小,稳定性高,临床实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多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多房囊性肾癌(MCRCC)与肾癌坏死囊变(NCRCC)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MCRCC及41例NCRCC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得出鉴别二者的CT值阈值,并应用CT值阈值联合Bosniak分级鉴别MCRCC与NCRCC。结果 35.00%(7/20)的MCRCC Bosniak分级为ⅡF级,60.00%(12/20)为Ⅲ级,5.00%(1/20)为Ⅳ级;4.88% NCRCC(2/41)Bosniak分级为ⅡF级,36.59%(15/41)为Ⅲ级,58.54%(24/41)为Ⅳ级。CT平扫及增强扫瞄中,MCRCC的CT值均低于NCRCC(P均<0.05);以皮髓期CT值34 HU为阈值,判断NCRCC的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85%;联合Bosniak分级和皮髓期CT值阈值鉴别诊断MCRCC和NCRC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93%。结论 MCRCC与NCRCC鉴别困难;皮髓期CT值阈值和Bosniak分级相结合,可提高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 T MRI的不同序列在鉴别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判定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透明细胞型肾癌组21例,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19例(乳头状细胞型11例,嫌色细胞型8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腹部3.0 T MR平扫及动态增强,序列包括肾脏轴位、冠状位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统计两组患者MRI平扫图像中囊变、出血、坏死及静脉癌栓的出现率,测量两组病例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各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结果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比较,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坏死、囊变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出血的出现率低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78、5.414、4.043,P=0.00、0.020、0.044),而两组静脉癌栓的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240);出血、坏死、囊变及静脉癌栓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828、0.680、0.585;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ADC值为(2.01±0.33)×10-3 mm^2/s,非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ADC值为(1.49±0.13)×10-3mm^2/s(t=6.269,P=0.00);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动态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t=4.082、6.059、6.083,P均=0.00),动态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对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929、0.897;不同诊断指标组合中ADC值结合实质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976,敏感度为0.952,特异度为1.0。结论 3.0 T MRI检查序列中,ADC值结合实质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对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放射状采集容积内插屏气检查(Radial-VIBE)序列定量参数预测膀胱癌病理学分级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6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膀胱癌患者,将其分为低级别组(n=36)和高级别组(n=24)。比较组间DCE-MRI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及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各参数与膀胱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预测高级别膀胱癌的效能。结果 观察者间测量定量参数KtransKep、Ve及IAUC结果的一致性良好(ICC=0.82、0.83、0.83、0.85,P均<0.05)。高级别组KtransKep及IAUC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P均<0.05),Ve显著低于低级别组(P<0.05)。KtransKep及IAUC均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61、0.54、0.29,P均<0.05),Ve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36,P<0.05)。KtransKep及IAUC预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的AUC分别为0.86、0.82及0.67。结论 DCE-MRI Radial-VIBE序列定量参数KtransKep、Ve及IAUC可辅助预测膀胱癌病理学分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