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非治愈性切除的内镜下特征,并尝试以此构建一项非治愈性切除危险度的评估工具以量化非治愈性切除风险。方法2006年8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病理为早期胃癌的378处病变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8处(20.6%)为非治愈性切除纳入观察组,剩余300处治愈性切除病变中按操作年份相差±1年以1∶3的比例匹配纳入对照组(共234处)。采用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非治愈性切除易发因素,将最小β系数对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赋1分,其余因素按其β系数与该最小β系数的比值进行赋分,以此建立非治愈性切除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观察各评分段的非治愈性切除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位置、发红、溃疡或溃疡瘢痕、皱襞中断、皱襞纠集和超声内镜提示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病变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5),而接触或自发出血可能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6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S提示累及黏膜下层(VS 局限于黏膜内:β=0.901,P=0.011,OR=2.46,95%CI:1.23~4.92)、病变直径3~<5 cm(VS <3 cm:β=0.723,P=0.038,OR=2.06,95%CI:1.04~4.09)、病变直径≥5 cm(VS <3 cm:β=2.078,P=0.003,OR=7.99,95%CI:2.02~31.66)、病变位于胃上1/3(VS 胃下1/3:β=1.540,P<0.001,OR=4.66,95%CI:2.30~9.45)、有皱襞中断(β=2.287,P=0.008,OR=1.93,95%CI:0.95~3.93)均是早期胃癌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因素直径3~<5 cm赋1分,超声内镜提示累及SM层赋1分,病变位于胃上1/3赋2分,直径≥5 cm和有皱襞中断各赋3分,其他因素均赋0分,再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后发现,评分≥2分时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概率达41.9%(37/93),约是评分0分时[11.5%(25/217)]的4倍。结论直径≥3 cm、位于胃上1/3、有皱襞中断和超声内镜提示累及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生非治愈性切除,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以发病快、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院内死亡率高为特点,外科手术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能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死亡率,但术后早期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包括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征以及神经系统问题等。该文介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罗立  江光荣  周炜 《当代医学》2016,(34):69-70
目的:探析三种不同技术原理的第3代HIV诊断试剂的临床检测性能。方法选取接收的51份第3代HIV感染病例为研究资料,将其分为3组:化学发光试验组(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组(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胶体金组(免疫胶体金法),每组17例。对比分析3组病例采用第3代HIV诊断试剂的临床检测性能。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组的敏感性为82.35%,化学发光试验组为94.12%,均优于免疫胶体金组的41.18%(P<0.05);3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第3代HIV诊断试剂的临床检测性能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伴癌患者的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与非伴癌患者的胃HGIN组织全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间行放大染色胃镜检查的21例患者的标本,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均为HGIN。21例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病理示10例为HGIN,11例为HGIN伴部分癌变。采用4×44K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用非配对t检验和Benjamini-Hochberg假发现率(FDR)校正筛选差异基因,采用GeneSpring GX 12.6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结果 伴癌HGIN与非伴癌HGIN组织的全基因表达谱比较,共有差异基因470个(P<0.05,倍数变化>2),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8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290个。上调基因GO富集主要与三酰甘油合成、甘油酯合成、中性脂质合成、甘油醚代谢、有机醚代谢及甘油酯类代谢有关。结论 脂质代谢改变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DSCTA、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以CAG为金标准,评估DSCTA诊断冠脉狭窄的效能、狭窄程度准确率;以IVUS检查为金标准,评估DSCTA诊断斑块性质的效能。结果①DS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97.78%、准确率96.67、阳性预测值94.17%、阴性预测值97.62%;②DSCTA准确诊断无狭窄冠脉节段1147段、准确率97.62%,DSCTA准确诊断轻度冠脉狭窄节段124段、准确率84.93%(124/146),准确诊断中度冠脉狭窄节段106段、准确率84.80%(106/125),准确诊断重度冠脉狭窄节段163段、准确率93.14%(163/175);③IVUS共检测出394个粥样硬化斑块,DSCTA准确诊断软斑块105个、准确率82.68%(105/127),DSCTA准确诊断纤维型斑块126个、准确率89.36%(126/141),DSCTA准确诊断钙化斑块31个、准确率81.58%(31/38),DSCTA准确诊断混合斑块74个、准确率84.09%(74/88)。结论 DSCTA安全无创,在冠心病的诊断、狭窄程度评估、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麻喉罩通气过程中能封闭气道的最小套囊内压(intracuff pressure,ICP)设置的效果。方法全麻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压力调控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插入4号Supreme喉罩,向套囊内注入空气,使ICP达60 cm H2O。行容量控制通气,记录气道峰压(peak pressure,Ppeak)。P组将喉罩套囊内气体抽净后,向套囊内充气至ICP达Ppeak水平,如漏气,每次增加5 cm H2O,直至无气体从口咽部漏出。气腹建立后,P组套囊充气恢复至60 cm H2O,再次记录Ppeak后重复以上操作,并以此作为封闭气道的最小ICP直至手术结束。C组ICP保持为60 cm H2O。记录气腹前和气腹后Ppeak、ICP和套囊充气容量;测定呼气相和吸气相ICP;记录吸气VT(VTi)和呼气VT(VTe),计算漏气率=[(VTi-VTe)/VTi×100%];记录术后24 h咽喉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在气腹前和气腹后呼气相和吸气相ICP均明显降低(P0.05)。气腹前和气腹后P组套囊充气容量明显低于C组(P0.05)。与气腹前比较,气腹后两组漏气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术后咽喉痛及吞咽不适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过程中将ICP设置在Ppeak+0~5 cm H2O,可产生良好的密封效果,且可减少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及适应证。方法自2006~2012年,选择20例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Ⅲ-Ⅳ型)病例行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术后观察肘关节功能并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8个月,平均30个月。按Broberg标准对患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8例,良5例,差4例,其中2例因侧副韧带损伤严重,术后肘关节不稳,2例出现异位骨化,肘关节屈伸〉60°,总优良率76%。结论 Mason分型Ⅲ-Ⅳ型行桡骨头置换术早中期效果良好,术后功能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SLT)联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1例42只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经LPI治疗前房角被开放.术前平均眼压(24.44±3.26) mm Hg,日均用药指数(1.77±0.85)分.所有眼前房角能看到小梁网的范围约180度.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机在患眼开放的前房角照射小梁网.在180°范围内照射70~80点.术后继续使用术前的降眼压药物,定期复查眼压、视力、眼前节、前房角镜检查和房水流畅系数测定.结果 42只眼术后l、7天、l、3、6、9、12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7.23±3.06) mm Hg、(18.15±3.15) mm Hg、(19.82±3.22) mm Hg、(19.56±2.98) mm Hg、(19.01±3.14) mm Hg、(20.38±2.94) mm Hg、(20.77±3.27) mm Hg.与术前相比,术后1/12月眼压有显著下降(P<0.Ol),用药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现睫状充血和前房闪辉,不用抗炎眼液l周自然消退.29眼术前和术后3月的房水流畅系数均值分别为0.13±0.09和0.3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SLT联合LPI能够安全有效降低部分闭角青光患者的眼压,但其前提是必须有1/2周的虹膜小梁角是被开放的.  相似文献   
10.
周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91-2692
医院标识作为标识文化,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1].它直接反映了一家医院的精神文化,体现出医院对患者的充分理解与细心关怀,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信息服务的同时,带给患者清新高雅的视觉享受,折射出医院的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标识系统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