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0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24 h动态血糖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亚运村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糖监测,观察组给予24 h动态血糖监测。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与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监测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两项指标的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之后的组间比较结果也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指标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的血糖监测模式下,观察组最终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早产、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24 h动态血糖监测可以获得更好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并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顺行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内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1 月至 2013 年 2 月,采用顺行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 13 例内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患者资料,男 8 例,女 5 例;年龄 19~65 岁,平均 32 岁。创面均位于内踝及小腿内侧,5 例伴有骨、肌腱及血管外露。其中 5 例胫骨远端骨折伴血管、神经外露者,急诊行骨折内、外固定术及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8 例无血管、神经外露者,采用真空封闭引流负压吸引后二期行皮瓣修复手术;7 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 V-Y 顺行推进皮瓣,6 例采用胫后动脉逆行穿支皮瓣。皮肤缺损面积为 1.5 cm×2.0 cm~9.0 cm×5.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 1.5 cm×3.0 cm~14.0 cm×7.0 cm。顺行皮瓣供区直接缝合,逆行皮瓣供区取腹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13 例患者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均于术后 2 周一期愈合。术后 13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6~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皮瓣全部一期成活,蒂部无臃肿及“猫耳”畸形,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5 例合并骨折患者术后 3~4 个月骨折临床愈合,骨折线基本消失。供区皮肤直接缝合者,术后瘢痕较小;供区游离植皮者,创面平整,无明显瘢痕增生。术后踝关节背伸 10°~25°,跖屈 15°~45°;患者均对术后疗效表示满意。结论 采用顺行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的优点,是修复内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矫正手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经验.方法:对17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心功能状态和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呼吸衰竭2例,灌注肺及心包内出血各1例.随访3~6个月,无晚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练掌握法洛四联症矫正手术技术,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疗效、降低围术期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2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病灶大小为2.5 cm×2.0 cm~10.0 cm×7.0 cm;术中切取穿支皮瓣范围7.0 cm×6.0 cm~13.0 cm×8.0 cm。结果 12例患者的皮瓣均顺利成活,原发灶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27个月,其患肢外形良好,活动正常,肿瘤无复发;皮瓣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是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国外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索,结合学科发展共性及不同时期寄生虫学发展的特点,对国外寄生虫学的发展历史作回顾性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2月,应用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对12例乳腺癌患者行乳房重建。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59岁,平均41.5岁。左侧7例,右侧5例。一期乳房重建8例,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病程2~9个月,平均4.5个月。二期乳房重建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至该次手术时间为12~70个月,平均37.4个月。术中切取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长20~28 cm、宽5.5~7.5 cm、厚2.5~4.5 cm;股薄肌皮瓣血管蒂长度为6.5~9.2 cm、大收肌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7.5~10.4 cm;皮瓣质量为295~615 g。结果术中皮瓣缺血时间为95~230 min,平均135 min。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4个月,平均9.5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腿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腿部功能无明显受限。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可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植入对非骨性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12例腰椎退行性变非骨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及黄韧带切除,Wallis植入治疗,对术后疗效进行总结. 结果 12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平均6.75mm恢复为术后的平均8.53mm (P<0.05),术后半年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腰椎活动度基本同术前. 结论 Wallis在非骨性腰椎管狭窄治疗中有出血少、操作方便、破坏性小的优点,且能维持病变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只要术前正确选择适应证,术中规范细致的操作,是治疗该类疾病可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合两侧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接合两侧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皮支皮瓣修复2~5指指端缺损6例,其中食指2例,中指1例。环指2例,小指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2mm×20mm,最小10mm×9mm。结果6例6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6~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感觉恢复S3,皮瓣两点辨别觉6~9mm,平均7.6mm,供区无并发症。结论接合两侧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侧皮支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破坏重要血管,且有可供接合的神经,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修复手指指端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复习3例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3例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别36、46和48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和盆腔包块。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主要由相对单一的单个核滋养细胞组成,排列成片状和条索状的紧密细胞巢,常见广泛坏死区周围绕以存活的瘤细胞岛,形成“地图样外观”。免疫组化标记检查显示瘤细胞表达人体胎盘催乳素(hPL)、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细胞角蛋白(CKpan)、CK18、上皮膜抗原(EMA)、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GFR)、上皮钙黏素、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el-CAM)和抑制素-α。结论: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起源于中间滋养细胞的肿瘤。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10.
读片窗     
患者男,24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颞部阵发性胀痛。患者言语清楚,记忆尚可,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无视力模糊、耳鸣、耳聋,无肢体乏力、抽搐,无中耳炎病史。体检:外耳廓无畸形,双侧听力正常,外耳道清洁(无异常分泌物溢出),双侧乳突无压痛。无"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体检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