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作用,以期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降低CRBSI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ICU患者142例,将2012年7-12月的68例干预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6月74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干预前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68例患者,置管日为1 096d,日感染率为9.1‰;观察组74例患者,置管日为1 145d,日感染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确保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例术后肠梗阻患者并获成功,报道如下。1病历简介病例1患者,男,38岁,就诊时间2009年3月29日。患者入院10天前上午9时服用止痛药后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发热、恶心、拒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应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61例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治疗初期即采用无创双水平(BiPAP)正压通气,对照组先予以面罩吸氧,2h后进行无创通气,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h、8h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及24h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h后的各项指标、8h后的部分指标变化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24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治疗初期是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最佳时机,临床见效快,并且成功率高,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消化道出血和心血管事件效果。方法选择76例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仅实施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均有变化,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0,P=0.167),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χ2=8.296,P=0.004)。结论 PCI术后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加奥美拉唑,可有效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不会对血小板聚集率造成影响,不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使用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57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NPPV治疗;对照组28例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指标包括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心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1±6天、19±7天(P<0.05),气管插管率分别为6.90%、32.14%(χ2=13.8,P<0.01),病死率分别为3.44%、10.71%(χ2=5.23,P<0.05)。结论 NPPV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气管插管率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休克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和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全身性感染(sepsis)导致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此病,死亡率大于25%,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治疗期间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并确定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杭州市西溪医院ICU 152名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住院患者。低钠血症定义为利奈唑胺治疗期间血钠含量≤134mmol/L。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其危险因素。结果 28例( 23.3 % )患者出现低钠血症,其中2例为严重低钠血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应用利奈唑胺前血浆C-反应蛋白( CRP )水平(β=0.010,OR=1.019,95%CI(1.005-1.033),P=0.007)以及合并使用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β=-1.591,OR=0.151,95%CI(0.034-0.673),P=0.002)是低钠血症发生相关的独立变量。利奈唑胺治疗前,低钠血症组CRP水平显著高于非低钠血症组(t=-2.932,P= 0.004 )。在联合应用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的患者中,低钠血症发生的频率明显更高(x2=20.444,P = 0.003)。结论 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严重炎症患者和联合使用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的患者的血浆钠水平应该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肠球菌性腹膜炎(SEP)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搜集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收住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共3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硬化并发SEP患者(SEP组)30例,其他病原体所致SBP患者(对照组)302例.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EP组中有近期胃肠道出血史、3月内应用抗菌药物史、近期胆道感染史、腹部手术史或中心静脉置管史的患者较多,且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低(P均<0.05).其中,7d内上消化道出血为发生SEP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β=1.621,RR=5.3,P=0.005).SEP组30 d病死率(43.3%,13/30)远远高于对照组(18.9%,57/302)(x2=9.812,P=0.002),而感染性休克是SEP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β=-3.25,RR=8.7,P=0.004). 结论 肝硬化患者并发SEP预后较差.近期有胃肠道出血提示患者为肠球菌感染,应注意预防并及时治疗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