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红外偏振光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下肢创伤后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创伤后丹毒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 g,每日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34例,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垂直于丹毒区域,以照射强度为最大功率60%,每日2次,持续照射10 min。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日,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治疗第5日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前住院日及总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治疗前异常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第5日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红外偏振光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下肢创伤后丹毒,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日,从而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诊治的90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45例采用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内固定(锚钉组),45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结果 9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4(6~28)个月。锚钉组术后出现2例(4.4%)并发症,钢板组术后出现10例(22.2%)并发症。与钢板组比较,锚钉组切口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更大,疼痛VAS评分更低,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固定疗效更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次单膝TKA手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治疗和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术前康复宣教、术后系统化康复治疗及每小时康复管理等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仅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治疗,分别比较术后第1~3天及出院当天两组手术侧膝关节主动屈曲、伸直和关节活动度,静息痛和运动痛,大腿围和小腿围以及术后引流量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间手术侧膝关节主动屈曲、伸直和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及出院当天治疗组手术侧膝关节主动屈曲和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当天治疗组手术侧膝关节主动伸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第1~2天两组间静息痛和运动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出院当天治疗组运动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3天及出院当天两组大腿围和小腿围组内健侧和患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治疗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可显著改善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8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单次平均总住院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当天两组患者手术侧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与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住院日和"起立-行走试验"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单次平均总住院日(9.92±2.57)d和术后平均住院日(5.04±1.17)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当天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改善、"起立-行走试验"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与术后出院当天"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呈正相关,与术后出院当天手术侧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可改善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单次平均总住院日。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Faculty of 1000(F1000)概况的基础上,以MicroRNA为例说明F1000评价指标的应用,包括论文排名和期刊排名等。其特色功能还包括报告、海报等方面。F1000在生物和医学科学研究中体现了极强的实用价值,为研究人员科研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其有用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不同固定方式的尸体标本和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优化手术方式选择。[方法]6具20~40岁青壮年胸腰椎(T11~L3)标本,压缩法制作L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平均分成3组,分别行后路长节段固定、常规短节段固定和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手术固定方式,三维运动试验机检测标本在10 N·m力矩下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4个方位的运动范围(ROM),材料机评估标本在500 N压力下的轴向压缩刚度。另取1具尸体为正常胸腰椎模型,借助CT扫描和有限元软件,模拟L1节段爆裂性骨折生成三种不同手术固定方式的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应载荷,分析各模型的应力分布,比较并进一步验证力学分析结果。[结果]生物力学证明,后路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和伤椎短节段固定后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模型的ROM值和轴向压缩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有限元应力分布显示,常规短节段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T12平面的应力显著小于后路长节段固定方式。[结论]三种手术固定方式均能达到T11~L3节段的稳定,但后路常规短节段固定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更易于对伤椎的保护,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VHL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研究发现86%-100%的VHL病相关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存在VHL基因异常[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母细胞瘤、胰腺囊肿、肾细胞癌和(或)多发性肾囊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等[2]. 1 病例资料 患者,52岁,男性,银行职员,因“双下肢活动不能半年”入住我科行康复治疗.该患者在20多岁时即出现膀胱结石、肾结石,并行手术治疗,后来在其读书、工作期间逐渐出现视力模糊、肢体无力、心慌、食欲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并多次住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检查发现多器官病变,如胰腺囊肿、肾癌、肝脏囊肿、视网膜变性、脑血管细胞瘤、脊髓血管细胞瘤、脊髓损伤、睾丸癌等,并多次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脑血管及脊髓血管细胞瘤手术、右肾摘除术、左肾肿瘤剜除术、左侧睾丸及附睾摘除术、肾结石、膀胱结石取出术等手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14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人口统计学信息、诊断及治疗信息,并记录随访及生存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26-66岁), 其中13例患者为育龄期妇女,1例为绝经后。14例患者中FIGO分期Ib1期为5例,Ib2期3例,IIa2期1例,IIb期2例,IVb期3例。分期为Ib1—IIa2的9例患者及1例IIb期患者经先期化疗后,接受了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1例IVb期患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以顺铂为主的化疗。4例Ib1—IIa2期的患者于子宫根治性手术后接受辅助盆腔放疗,1例IIb期及1例IVb期患者接受了根治性盆腔放疗。14例患者随访时间3—51个月。 Ib1—IIa2期的9例患者中,7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分别于随诊10个月和9个月时发生肺转移。IIb期—IVb期的5例患者中,1例IIb期患者随访19个月时盆腔复发,另4例患者死亡,总生存期5—12个月。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神经内分泌癌,容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极差,治疗应采用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