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选择性神经阻滞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9年3月-2020年2月纳入72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选择性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36例则采用背根神经节PRF联合选择性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7 d,术后3、6个月,统一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以及Odom标准评价生活质量),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评分显著下降,田中靖久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7 d、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和田中靖久评分均呈缓慢改善、总体平稳的情况;而对照组的两项指标,均呈逐渐反弹的情况.术后1 d、7 d、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田中靖久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0.9%,对照组为67.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PRF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CSR,其疼痛缓解情况及总体疗效均优于单一的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且疗效持续时间久,未见明显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子宫肌瘤患者与非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差异,为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评估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1995年至今在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根据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 5.3软件绘制森林图,Stata12.0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17篇研究,累计子宫肌瘤患者1549例,对照组863例,计算合并SMD及其95% CI,Meta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肌瘤患者卵泡期血清FSH(SMD= 0.34,95%CI: 0.10~0.59,P= 0.006)、LH(SMD= 0.40,95%CI: 0.24~0.55,P< 0.0000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卵泡期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及黄体期血清雌激素、孕激素、FSH、L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卵泡期血清FSH、LH水平较高的女性有更高的子宫肌瘤发病风险,卵泡期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和黄体期血清雌激素、孕激素、FSH、LH水平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无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醇剂量密集化疗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会议摘要及相关参考文献,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1版进行偏倚风险评价,RevMan 5.3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RCT研究共45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紫杉醇剂量密集化疗与三周化疗方案无进展生存期(PFS)(HR=0.89,95%CI 0.77-1.04,P=0.21)、整体生存率(OS)(HR=0.94,95%CI 0.82-1.07,P=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未提升患者生存率、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P<0.05),但降低了患者疾病进展(PD)发生率(OR=0.54 95%CI 0.29-0.99,P=0.05);亚组分析显示剂量密集化疗延长老年患者(≥60岁)、FIGO分期III-IV期患者PFS(P<0.05);安全性分析显示,剂量密集化疗增加3级以上贫血(OR=2.35,95%CI 1.38-3.99,P=0.002)、腹泻(OR=1.74,95%CI 1.01-2.74,P=0.02)发生率,其他3级以上不良反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剂量密集化疗未改善原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PFS、OS、ORR、DCR和生存率,并增加了患者3级以上贫血、腹泻发生率,但延长老年及晚期患者PFS,降低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肾宝(主要由黄芪、大火草、葛根、莪术、三七组成)对高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MCs)增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Cs,随机分为正常组、高糖对照组、糖肾宝低、中、高剂量组、厄贝沙坦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予以30mmol/L葡萄糖+正常大鼠血清、糖肾宝低、中、高剂量血清、厄贝沙坦血清进行干预48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表达,ELISA检测MCP-1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结果:高糖作用下的各组MCs增殖、MCP-1和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0.01);药物干预的各组MCs增殖、MCP-1和TGF-β1表达均显著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P<0.01);糖肾宝高剂量组MCs增殖、MCP-1和TGF-β1表达与厄贝沙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糖肾宝能抑制高糖培养的MCs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下肢间歇性跛行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主诉,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但巨细胞动脉炎(GCA)也可导致下肢动脉狭窄,引发此症状。诊断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造影(CTA)等影像学检查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检查,可有效区分这2类疾病,从而指导治疗。本文结合近年下肢GCA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最新的诊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现状。方法对广东省11个市区的38所二级及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广东省卫生厅及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领导进行访谈。结果68%的医务人员认为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程度中等,72%的医务人员认为互认过程基本顺利,过半数的医务人员认为互认能够带来积极影响。临床检查及诊断标准不统一是阻碍互认的关键因素,利益问题是阻碍互认的重要因素,法律风险的阻碍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消毒学研究领域要使用微生物指标来评价各种理化因子对致病微生物杀灭效果,湿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就是其中重要指标菌,用来评价各种与热力有关的消毒灭菌设备的效果。消毒专业人员和消毒相关法规标准都将其称之为嗜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内源性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EH)的同时对内源性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发色底物分解显色法测定 6 4例EH患者 (EH组 )和 35例正常对照者 (对照组 )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t 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 1)的活性 ,然后EH组口服缬沙坦 80mg ,每日 1次 ,共 8周 ,比较治疗前后的t PA和PAI 1活性变化。结果 :EH组治疗前t 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AI 1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5 )。经缬沙坦治疗 8周后 ,t PA活性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PAI 1活性降低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有改善内源性纤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既往认为脾脏是较少发生肿瘤的网状内皮系统器官,脾肿瘤多无特征性影像表现,再加之临床较为罕见,定性诊断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超声CT核磁共振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得越来越多的脾肿瘤在手术前或生前得到诊断。对脾肿瘤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文章主要探讨了脾脏恶性肿瘤的CT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评价外源性注射HBIG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阳性孕妇200例作为对象。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三组,HBIG 1组:同意孕期及产后注射HBIG者75例;HBIG 2组,同意产后注射HBIG者85例;非HBIG组不同意或因经济原因无法注射HBIG者40例。凡新生儿HBV-DNA(+),即表示胎儿宫内感染HBV;婴儿出生后6个月HBV-DNA(+),亦表示母婴垂直传播HBV。结果:孕28周时孕妇乙肝标志物各指标检测结果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IG1组经过产前3次HBIG注射之后,HBsAg、HBeAg、HBsAb阳性率与HBIG2组和非HBIG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三组孕妇在孕28周和产前血清中的HBV-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乳汁中HBV-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和6个月婴儿HBV感染率HBIG 1组〈HBIG 2组〈非HBIG组(P〈0.05,P〈0.01)。结论:肌注HBIG可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明显,并可降低母乳喂养感染的风险,且孕晚期孕妇和新生儿均使用HBIG优于仅产后新生儿肌注。孕晚期孕妇肌注HBIG可降低HBV的传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