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研究蛋白质水溶液挤压润滑条件下材料表面蛋白质吸附膜的动态生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光干涉技术测量球盘点接触在循环冲击条件下BSA蛋白质水溶液的吸附膜厚的生长过程,并研究冲击载荷、冲击次数、材料表面性质对BSA水溶液的吸附成膜特性的影响。结果动态条件下蛋白质润滑吸附膜要比静态工况下的升高很多,冲击条件下蛋白质吸附膜不断生长,并最终达到稳定厚度。小载荷和疏水材料表面有利于蛋白质润滑吸附膜的生长。钢表面极易形成较厚吸附膜,而陶瓷表面吸附膜厚较低。结论针对冲击载荷作用下蛋白质水溶液润滑吸附膜的生长特性研究对人工关节磨损、松动等的治疗、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髓腔解剖交锁股骨假体为圆柱柄,文献报道其临床疗效满意,但也有研究显示有些患者出现大腿痛,骨改建引起的股骨近端骨丢失,以及磨损碎屑相关的骨溶解等。F2L股骨假体为锥形柄,文献报道临床疗效满意,大腿痛的发生率较低。目的:对比观察髓腔解剖交锁与F2L生物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的中长期疗效。方法:1997年11月至2005年1月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60例66髋,52例58髋获得随访。其中采用髓腔解剖交锁生物型股骨假体24例26髋,随访10年3个月至15年5个月;采用F2L生物型股骨假体28例32髋,随访8年3个月-11年1个月。通过临床Harris评分和X射线片进行疗效观察。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以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与结论:末次随访时髓腔解剖交锁组和F2L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F2L组大腿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髓腔解剖交锁组(P<0.05)。髓腔解剖交锁组应力遮挡1度21髋(81%),2度5髋(19%);F2L组应力遮挡0度20髋(62%),1度12髋(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髓腔解剖交锁组的应力遮挡与F2L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2L组骨溶解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髓腔解剖交锁组(P<0.05)。Kaplan-Meier分析髓腔解剖交锁股骨假体和F2L假体生存率均为1.0(95%可信区间:0.98-1.00)。提示髓腔解剖交锁股骨假体和F2L生物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长期疗效满意,F2L组大腿痛及骨溶解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髓腔解剖交锁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庆卒中评分(CQSS)对腔隙性卒中(LS)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及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 院的LS患者29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并进行CQSS评分;主要结局事件为出院时不良预后(改良Rankin 评分≥3分),次要结局事件为出现END;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CQSS对结局事件的 预测价值。结果:根据出院时的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58例,预后良好组236例;预后不良组的首次美国 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首次CQSS评分、CQSS评分增幅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且首次CQSS评 分和NIHS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earson系数=0.914,P<0.001)。CQSS对LS患者在出院时存在不 良预后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AUC=0.760,95%CI 0.692-0.829,P<0.001),截断值为5分。CQSS评分 对于出现END事件的预测准确度较低(AUC=0.613,95%CI 0.538-0.689,P=0.007)。结论:CQSS评分对LS 患者短期不良结局发生风险预测价值较高,评分越高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越大,对于发生END的风险预测 价值一般,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以提高对END事件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络化瘀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化瘀方治疗。运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评估患者双侧脑组织脑血流参数,包括最大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Hcy、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RP、Hcy、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上肢功能、工作劳动、精力方面的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上肢功能、工作劳动、精力SS-QOL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峰值流速显著升高,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最大峰值流速比对照组高,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化瘀方能有效改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研究分析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83例采用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病人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22例,新鲜骨折77例,陈旧性骨折6例。对他们进行钢板加压、螺钉加压、角钢板加压、张力带原等内固定技术。结果 83例骨折患者在治疗后都达到了一期愈合,有72例患者在片上未看到外骨痂形成,只见骨折线模糊或消失。术后90d,有67例患者可丢掉拐杖做近距离的行走。术后90d复查,83例患者的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或者正常,在半年内所有患者功能完全恢复。结论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满意,有很好的疗效,骨折愈合快,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OCK8基因变异导致的反复感染型高IgE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高I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高通量测序分析,致病位点Sanger验证,以及外周血DOCK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男女患儿各1例,分别为5岁2个月和4岁8个月。2例患儿均因反复感染、持续皮疹或脓疱等就诊。患儿无特殊面容,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明显上升。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女性患儿的DOCK8基因存在IVS2+1GA和c.1729GA(p.A577T)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母。男性患儿的DOCK8基因存在父源c.2248GA(p.E750K)和母源c.1685TG(p.L562R)复合杂合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A577T、p.E750K以及p.L562R三个错义变异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女性患儿外周血中DOCK8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DOCK8基因变异是感染型高IgE综合征的常见病因,扩大了DOCK8基因变异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服用通腹醒脑汤和祛瘀通窍汤,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记录,四周后进行治疗结果的比照。结果经过四周的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的患者血肿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感染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效果比较理想,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解耦联蛋白4(uncoupling protein 4,UCP4)是在大脑皮质和海马特异性表达的解耦联蛋白家族成员,可通过解耦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调节Ca2+稳态以及氧化应激等机制在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癫(癎)、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UCP4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开发以UCP4为治疗靶点的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Abstract:
Uncoupling protein 4 (UCP4) is a member of the multigenic uncoupling proteins (UCPs), specific expressing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UCP4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arkinson's disease, multiple sclerosis, epilepsy, stroke, brain trauma and oth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by uncoupling, decreasing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regulating Ca2+ homeostasis and oxidative stress. This article reviews UCP4 and its rol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CP4targeted med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