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全球疾病负担最大的单病种疾病,全球患病率为1.53%,占全部心血管疾病的26%[1]。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自1990年以来呈持续上升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报告,我国心血管病现患数为3.3亿,其中冠心病1 139万,占87.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对狭窄的病变进行扩张的心导管治疗技术,能迅速开通血管,达到血运重建的作用。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接受PCI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可达到60万人[3]。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上肢PICC置管的老年住院患者564例,PICC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栓塞的141例为PICC-DVT组,未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423例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探讨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发生率为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2.15,95%CI:1.298~3.433),动脉粥样硬化(OR=2.72;95%CI:1.715~4.372),置管期间手术史(OR=3.23,95%CI:1.358~7.584),静脉血栓史(OR=7.68,95%CI:4.513~13.311),是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是PICC-DVT的高危人群,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置管期间手术史、静脉血栓史是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是否由高血压脑卒中所引起.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带多肽片段作为抗原,用ELISA 法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及正常人(各281例)血清中的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281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128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45.6%),97例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34.5%),两种抗体阳性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者(分别为9.3%、6.8%,P<0.01),但在3种类型脑卒中亚组中,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按脑卒中发病时间分亚组,抗体阳性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检出频率显著增高,该抗体并非继发于脑卒中,而是与原发性高血压本身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超  王静  刘心菊 《全科护理》2021,19(11):1468-1473
目的:评价不同导尿方式对脊髓损伤病人尿路感染和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17年4月发表的文献。纳入比较两种不同导尿方式对脊髓损伤病人尿路感染和尿道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象为病情稳定、无严重临床并发症、符合美国脊柱损伤学会2006年制定的脊髓损伤标准的脊髓损伤病人。对照组采用留置尿管进行导尿,试验组采用间歇导尿方式。培训2名评价员,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和评价,同时对数据进行提取。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489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间歇导尿可以降低脊髓损伤病人尿路感染率[OR=0.16,95%CI(0.10,0.25),P<0.00001],可明显缩短病人自主排尿时间[WMD=-10.28,95%CI(-11.38,-9.18),P<0.00001],降低病人膀胱残余尿量[WMD=-35.90,95%CI(-40.53,-31.27),P<0.00001],提高病人临床总有效率[OR=0.19,95%CI(0.07,0.53),P=0.001],可明显增加膀胱容量[WMD=93.68,95%CI(76.68,110.91),P<0.00001]。敏感性分析显示该研究稳定性较好,漏斗图提示各研究没有发表偏倚。结论:间歇导尿可以降低脊髓损伤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有利于病人膀胱功能重建。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偏少,且有些文献质量偏低,仍需要加大样本量继续对此进行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周围表面细菌定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PICC维护的老年肿瘤患者142例,单因素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并对穿刺点周围表面定植菌进行培养分析,将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占29.58%。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男性、穿刺点增生、导管外露长度4 cm、血小板计数异常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周围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042、0.204、0.265和7.594。结论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时应采用心电图定位,将外露长度控制在4 cm以内,对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观察,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细菌定植,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