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14篇
内科学   147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392篇
预防医学   193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05篇
  1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3.
探讨胃蛋白酶原和4种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CA242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10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87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胃良性病变组)和71例健康体检患者(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水平,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显示,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CEA、CA50、CA199、CA242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患者(P0.05),良性病变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Ⅲ、Ⅳ期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CEA、CA50、CA199、CA242含量明显高于胃癌Ⅰ、Ⅱ期组;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CEA、CA50、CA199、CA242含量较高,转移后上述指标血清含量增加,联合检测比单一检测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口腔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在不同口腔疾病患者中的变化,为口腔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选取安阳市口腔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158例口腔癌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安阳市口腔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60例非口腔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个体情况(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吸烟史、饮酒史、刷牙情况、洁治情况、就诊时牙齿清洁情况、GSTMG基因、细胞色素P4501A1-Msp-I、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基因多态性、口腔疾病史、营养状况)间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同时比较就诊时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中血清炎症因子IL-1、IL-6、TNF-α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口腔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吸烟史、饮酒史、刷牙情况、洁治情况、就诊时牙齿清洁情况、GSTMG基因、细胞色素P4501A1 Msp-I、口腔疾病史、营养状况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述因素为口腔癌发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刷牙指数<3、每年洁治次数≤1次、GSTMG基因缺陷型、细胞色素P4501A1 Msp-I突变纯合型、口腔疾病史>3次、营养状况差(OR=2.915、3.137、4.415、4.767、13.117、14.301、4.196、2.309、2.835,均P<0.05)为口腔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口腔癌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影响口腔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在收治有口腔炎症表现的患者时,应考虑是否由口腔癌导致,降低口腔癌的漏诊率,对实验室诊断血清炎症因子超标的口腔疾病患者应加强危险因素的防控管理,降低口腔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微创复位法治疗颧弓M型塌陷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颧弓常因受到外力撞击而发生骨折。我科采用单爪钩经颧弓下皮肤入路复位,为42例颧弓骨折复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系统观在龋病病因研究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龋病病因是口腔医学爱们多年来的探索重点之一,20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四联因素”学说已被逐步证实,并逐渐得到公认,因为它是在系统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本文就龋病病因学理论中的系统观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对舌骨位置和后气道间隙 (PAS)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下颌前突畸形患者 18例 ,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个月拍摄标准颅颌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 ,测量项目 6项 ,测量数值配对t检验 ,并将下颌骨后退距离与各测量项目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下颌骨后退的平均值是 (10 .2 0± 1.31)mm。各测量项目显著差异的有 :舌骨垂直方向变化 ,舌根后缘至咽后壁的距离 ,后气道间隙面积。下颌骨后退距离与PAS面积的减小值和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密切相关 ,与PAS宽度减小值和舌骨水平方向变化没有密切相关。结论 双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后退术后近期 ,舌骨向下移位 ,舌根后移 ,咽腔气道缩小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超重、短颈、舌体大等其他危险因素 ,下颌骨后退手术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下颌骨后退距离与后气道间隙面积的减小值和舌骨垂直方向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颌外科和正畸联合治疗下颌前突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分析下颌升支部和下颌体部截骨矫正下颌前突畸形的手术和正畸治疗特点。方法:根据手术设计需要,将125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分下颌升支部截骨和下颌骨体部截骨两组,并分别进行内容不同的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结果:两种术式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下颌升支部截骨和下颌骨体部截骨满意率分别为88.3%和83.3%。2例下颌体部截骨术后2年复发,行二次手术予以矫正。结论;必需根据不同的术工,设计不同的术前术后正畸方案。一方面保证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获得满意的美学改善,同时在新建的颌位上应具有良好的he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我院自1996~2001年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并配合中药治疗75例肱骨干骨折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中,男58例,女17例;新鲜性骨折70例,陈旧性骨折5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0岁;骨折发生于骨干上部6例,中部47例,下1/3 22例。横断骨折25例,粉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手术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三联手术结合我院自制口服中药对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1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配合口服中药治疗1年后,12例患者均1次性治愈,且均无一例患者出现复发和并发症的情况,患者的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没有排便失禁或是直肠狭小的后遗症,治愈率达100%,患者满意度为100%,且治疗后的临床气虚和排便情况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1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可靠,有效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