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3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51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651篇
内科学   21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76篇
综合类   1132篇
预防医学   425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417篇
  5篇
中国医学   504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3例,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20例。视伤口污染情况决定是否一期或二期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术。病例资料:掌侧软组织缺损共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15~52岁。电锯伤8例,挤压伤及砸伤18例,切割伤7例。示指缺损18例,中指11例,环指4例。患指均残留部分或全部甲基质和甲床。指端皮肤缺损13例为患指远节1/3,20例为整个远侧指腹加患指中节的远1/3皮肤缺损。结果所有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无感染。术后随访1年后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组指端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无明显瘢痕挛缩,无明显触痛且皮瓣耐寒、耐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外形早期臃肿,皮瓣供区植皮处有明显瘢痕及色素沉着。皮瓣两点辨别觉达4~6mm。患者均可继续以前的工作,对手指修复后的外形及感觉均较满意。结论对于指端软组织缺损可采用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于直径小于2cm的创面,带感觉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满意,且皮瓣不臃肿,术后不易发生静脉危象;对于直径大于2cm的创面,需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梅透骨汤治疗肝肾亏虚夹瘀证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于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RA患者11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扶他林缓释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加服乌梅透骨汤,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中医症候积分及疗效、生活质量[关节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2-短卷(AIMS2-SF)]。结果: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RF、ES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6%(P0.05);两组AIMS2-SF评分中躯体、症状、影响、社会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维度及总分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乌梅透骨汤用于肝肾亏虚夹瘀证RA患者治疗中,可以更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相关临床指标,减轻中医症候,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日本终于许可基因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在临床上应用。今后,临床实际中使用rt-PA时,必须保证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的正确性。但是,与脑卒中有类似症状的疾病很多,为了能够正确地诊断,有必要充分了解那些容易和超急性期脑梗塞相混淆的疾病或病态。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3日晚,金坛市卫生监督所接到金坛市水北卫生院电话报告,反映从晚上10点开始陆续接治10名患者,主要出现头昏、心跳加快、肌肉震颤、呕吐等症状.市卫生监督所接报后,立即派卫生监督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为瘦肉精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1例超未成熟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护理提高超未成熟儿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发育。方法:对11例超未成熟儿在机械通气,抗感染等的基础上,做好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理使用和护理。结果:除1例死于肺出血,1例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9例全部成活。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理使用及正确护理,可以大大提高超未成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流变学法测定了亚麻籽胶溶液的胶凝点、熔化点,并采用质构仪、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影响亚麻籽胶凝胶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亚麻籽胶具有胶凝性,它能形成一种热可逆的冷致凝胶,亚麻籽胶溶液的胶凝点低于其凝胶的熔化点,且亚麻籽胶溶液的胶凝点及其凝胶的熔化点均随冷却的起始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亚麻籽胶浓度、溶解温度、pH、NaCl、CaCl2及复合磷酸盐能影响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及溶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pH6~9的范围内,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达到最大;NaCl和复合磷酸盐可以降低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低浓度(〈0.3%)的CaCl2可以增强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而高质量分数(〉0.3%)的CaCl2能降低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7.
眼底照相机的数字化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1959年A lvis和Navoyny发明的。1965年后逐渐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采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造影剂注入血管后随血液进入眼底,在蓝色光波激发下发射出黄绿色的荧光,此时通过荧光眼底照像机可观察到眼底血管的细微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的一种难治性疾病 ,给患儿家长及本人带来很多烦脑和痛苦。哮喘的急性期容易控制 ,其治疗主要在疾病的缓解期以控制哮喘的再次观察 ,疗效良好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根据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 1992年制定儿科哮喘诊断标准。共治疗哮喘 6 8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39例 ,年龄在 3~ 8岁之间。病程最短者 6个月 ,最长者 3年。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36例 ,对照组 32例。就其病程长短、发病年龄及哮喘分级 ,用t检验 ,二组无显著差异 ,可进行比较。2 治疗方法哮喘Ⅱ号药用黄芪 2 0g ,防风 10 g ,白术 10 g ,金石斛10 g ,知母 2…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开展心血管外科后共施行手术230例。其中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71例,麻醉后心跳骤停2例,闭式二尖瓣分离术30例,术中室颤75分钟1例。经抢救均成活,现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例1,陈某,男,26岁,活动后心悸,气促8年入院。查体:心律不齐,心尖区Ⅲ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尿微量白蛋白(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排泄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5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停用降压药物2周,然后口服卡维地洛,开始3d为6,25mg/次,2次/d,以后改为12.50mg/次,2次/d,如2周后血压仍≥140/90mmHg,则剂量倍增到25,00mg/次,2次/d,至24周结束。测定治疗前、后24hAlb和β2-MG的排泄。结果24周后显效19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6%。50例患者治疗前、后SBP、DBP、Alb和β2-MG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卡维地洛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同时能减少Alb和β2-MG的排泄,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且不影响血脂及糖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