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液晶数字显示角度仪控制前倾角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83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55例;年龄42~81(70.4±7.9)岁。股骨颈骨折6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例。所有患者术中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控制髋臼杯假体的前倾角,术后采用CT扫描,测量髋臼杯的前倾角,两者进行比较,了解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的准确性。结果:术后CT测量提示患者的髋臼前倾角均位于Lewinnek提倡的安全区内,术中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测量髋臼杯的前倾角度中位数为14.20°(12.80~15.40)°,术后CT扫描测量的髋臼杯的前倾角中位数为14.20°(13.40~15.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25,P=0.085)。结论:应用液晶数显角仪器对术中控制髋臼杯的前倾角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辅助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1例,其中直接前方入路36例(观察组),后外侧入路2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疼痛VAS评分、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小(8.4±0.7 cm),术中失血量少(315.0±116.0 mL),输血率低(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106.4±12.5 min)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3、7 d分别为2.5±0.6分、1.8±0.4分、1.1±0.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76.1±4.8分,优于后外侧组的65.2±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观察组分别为17.7±1.2 °、43.9±2.9 °,对照组分别为18.0±0.9 °、44.7±3.1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直接前方入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关节囊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的影响。方法:行单侧THA患者40 例,均采用直接前方入路,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中缝合关节囊后于关节囊内注射2 g氨甲环酸,对照组缝合关节囊后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前血红蛋白、术后血红蛋白、输血率等指标。结果:术后引流量(术后显性失血量)观察组155.0±23.0 mL,低于对照组的265.0±55.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观察组266.0±51.8 mL,低于对照组的315.0±57.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 d血红蛋白观察组98.0±4.5 g/L,95±5.5 g/L,高于对照组的88.0±3.8 g/L,82.0±4.5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3例(15.0%),输血量325.0±28.5 mL,对照组输血9例(45.0%),输血量460.0±6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关节囊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显性及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改进直接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来提高该入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过程中手术技巧的改进,减少并发症,术后常规随访6~12周,在第12周通过髋关节Harris评分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周,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末次随访总评分:82~94分,平均(90.8±6.5)分,其中疼痛评分:31~44分,平均(40.1±2.5)分;功能评分:35~45分,平均(38.1±5.5)分;畸形评分:2~4分,平均(2.8±0.4)分;活动度评分:3~5分,平均(3.5±0.4)分。其中优12例,良5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下肢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例。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具有手术创伤小的优势,但该入路具有明显的学习曲线,术中需要掌握必要的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20例。结果:所有患者经6个月~4年的随访。对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制定的远期X线表现、髋关节功能、异位骨化等放射学评估标准:解剖复位16例(80.0%),满意复位4例(20.0%)。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优良18例(90.00%),可2例(10.00%)。K-L入路发生BrookerIII度异位骨化1例,Ⅱ度1例。结论:联合入路可以改善复杂性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治疗28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Dienst腕关节功能系统评定:优16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9.3%。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既能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又有利于术后早期手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应用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方法:对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0例均采用带袢钢板行韧带重建,术后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进行评分。结果:患者经3~12个月随访,切口愈合良好,肩关节疼痛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可,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影像学检查显示,肩锁关节复位优良。结论:使用带袢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遗留瘢痕小,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发生率低,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使用带袢钢板无需再次取出,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BACKGROUN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open reduction and plate fix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are effective, but each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器在骨科大手术术中及术后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CBCⅡConsta Vac自体血液回输器回收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及髋、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后回输给患者。记录回输血量,观察回输后不良反应,对回输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对术前静脉血、回输血及术后24 h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及血浆电解质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回输血液量在600~2000 mL,有1例患者出现酱油样小便,无术后感染,术后血常规及血浆电解质检查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器回收患者术中手术野出血及术后切口渗血,通过血液回输器回输给患者,安全有效,从而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这在当前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