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6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424篇
耳鼻咽喉   85篇
儿科学   275篇
妇产科学   168篇
基础医学   826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1930篇
内科学   996篇
皮肤病学   111篇
神经病学   439篇
特种医学   3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44篇
综合类   3659篇
预防医学   1617篇
眼科学   124篇
药学   1563篇
  8篇
中国医学   1389篇
肿瘤学   4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726篇
  2009年   772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756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594篇
  2002年   525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457篇
  1999年   378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癌患者的BMI与其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25 629例初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状况,经调整主要预后影响因素,以限制性立方样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年龄亚组中BMI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 BMI与年龄均为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死亡风险与BMI的关联模式有所不同。在年龄小于35岁组观察到死亡风险与BMI呈现“J”型的关联,BMI为20.16 kg/m2的患者死亡风险最低;在年龄35 ~ 60岁组观察到BMI在23 kg/m2以下的患者死亡风险随着BMI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BMI在23 kg/m2以上的患者死亡风险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年龄大于60岁组观察到死亡风险与BMI呈现“U”型的关联,BMI为23.86 kg/m2的女性死亡风险最低。年龄小于35岁组患者的死亡风险对BMI变化的敏感程度相较于年龄35 ~ 60岁组和大于60岁组更高。结论: 在校正了相关预后因素后,BMI与年龄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死亡风险与BMI的关联模式有所不同,对于年轻患者,死亡风险最低对应的诊断时BMI约为20 kg/ m2,而对于60岁以上患者,死亡风险最低对应的诊断时BMI约为24 kg/m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在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确诊为累及弓部的TBAD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2~81(59.7±12.9)岁。患者均采用外科转流术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相结合设计的新的杂交手术治疗。观察指标: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流血管通畅情况、有无Ⅰ型内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等指标。术后随访观察有无支架移位、再干预、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移植物感染、各型内漏,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及真腔通畅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均未出现Ⅰ型内漏。手术时间为(156.5±19.7)min,术中出血量为(70.2±25.6)mL,术后卧床时间为(4.3±1.7)d。11例患者使用人工血管行转流术,术后住院时间为(9.6±3.1)d,住院费用为(16.6±3.8)万元;另外10例使用自体大隐静脉,术后住院时间为(14.1±6.3)d,住院费用(剔除2例左颈总动脉植入支架病例)为(13.0±1.2)万元。21例患者术后仅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其余均未出现内脏缺血、下肢缺血、急性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肺动脉栓塞、脑梗死、肺部感染和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2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12(10.9±2.4)个月,所有患者支架无偏移,未发现内漏,支架段主动脉形态优良、真腔及血管旁路血流顺畅。患者均无再干预、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移植物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 在短中期的疗效观察中,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TBA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症状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外周动脉金属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与间歇性跛行距离、Rutherford分级、最小管腔直径(MLD)及晚期管腔丢失(LLL)、患肢踝肱指数(ABI)、一期通畅率、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VAS评分、与间歇性跛行距离、术后12个月Rutherford分级、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MLD与LLL,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BI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AB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无新发坏疽导致的大截肢,两组患者死亡率、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症状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与普通外周动脉金属支架相当,但术后1年ABI和再狭窄率优于金属支架.  相似文献   
4.
5.
摘要:目的以分子测序为参考 ,评估形态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毛霉目真菌的鉴定能力,分析毛霉目真菌对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的体外药敏特点。方法收集 2018年1月-2022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5例毛霉病住院患者标 本,进行镜检并对培养的茵落行形态学鉴定、质谱鉴定、分子测序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KOH 湿片法阳性率(76%)高于革兰染色法(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鉴定可将68%的菌株鉴定到属水平,3株鉴定错误,2株无法鉴定;将所 有菌株进行质谱鉴定,单用IVD和RUO数据库鉴定率分别为56%和44%,两库联合可将鉴定率提高为64%。毛霉目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抑制50%菌株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3o)为1μg/mL,根霉属相比其他属对两性霉素B表现出较高的MIC 值,其中2株MIC>32 μg/mL,另2株MIC为8 μg/mL;根霉属对泊沙康唑的MICso为0.5 μg/mL,横梗霉属MICgo为4 μg/ mL,小克银汉霉属MICg0为2 μg/mL,有部分菌株表现出较低MIC值,同样亦有部分菌株对泊沙康唑表现出较高的MIC 值。结论 将传统镜检、培养与质谱技术和分子技术相结合,尽量将毛霉目真菌准确鉴定到种,并积极开展毛霉体外药敏试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口腔癌患者围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口腔癌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实施口腔癌围术期常规护理及术后随访,观察组由多学科个案管理团队实施个案管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营养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较常规护理可改善口腔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焦虑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不同阻塞平面对上气道气流场的影响。方法 选取鼻、口咽以及鼻腔和口咽气道狭窄的重度OSAHS患者为病例1、病例2、病例3,建立上气道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气流为600 ml,获取上气道气流场各代表截面呼气、吸气相压强、流速;分析不同阻塞平面对OSAHS患者上气道通气功能的影响。结果 病例1、病例2、病例3鼻阈区压强降、鼻阻力及口咽截面压强变化具有一定特征:①鼻阈区压强降占鼻腔整体压强降百分比分别为25%、64%、33%,病例1、病例3明显小于病例2;②吸气相鼻阻力:分别为0.775、0.711、0.835 kPa·s/L;③腭后区至口咽部的压强降渐增大:腭后区压强分别为-46.5、-42.7、-50.1 Pa,口咽部压强分别为-209、-70、-261 Pa。结论 OSAHS患者上气道单一鼻腔或咽腔部位狭窄在影响局部通气功能的同时,上气道其他区域如鼻阈、鼻腔或咽腔通气功能也有减退。  相似文献   
8.
摘要:1例3岁男性患儿,因“发作性呼吸困难1年”入院,行心脏移植术。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术后患儿的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变化,通过监测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调整免疫抑制药方案、使用抗菌药物,为患者制定精准个体化用药方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临床药师运用治疗药物监测学,协助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和药学服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额眶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视神经管减压的适应证,以及术中视神经管定位和减压的方法。方法 收集我科骨纤维异常增殖病例共30例,术前进行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有症状者进行手术,包括眶部成型术和视神经管减压术。手术采用额颞硬膜外入路,如有凸眼则行经眶上缘入路。术中有6例进行了CT和MRI融合导航,协助寻找视神经的眶口或者颅口。术中使用三球法行视神经管减压,确认视神经位置。结果 视神经管减压30例,其中1例失明。患者视力和视野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后凸眼消失或者改善。眶顶采用正常内板重建13例,钛板重建5例,未重建9例,2例用增生的碎骨铺于眶顶,但其中复发1例,表现为5年后再次出现眼球突出,而视力无下降。结论 额眶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视力下降应选择视神经管减压,合并面部畸形的同时做颅面部成型手术和眶减压术;硬膜外入路从眶口或者颅口定位视神经,结合三球法,可以做到安全且彻底的视神经管减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