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畅通散外敷神阙穴对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120例阑尾切除术后出现PO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禁食、静脉补液、预防感染以及伤口换药等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畅通散外敷神阙穴治疗,2组疗程均为3~5 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12 h每分钟肠鸣音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术后24 h胃肠电图指标[波形平均幅值(P)、波形平均频率(f)、波形反应面积(RA)、电节律紊乱百分比(RD)]及术后24 h、72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24 h胃动素(MTL)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 2组患者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治疗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胃肠电图P值、f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RD、R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2 h 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治疗组血清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结论:在常规术后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畅通散外敷神阙穴能够加快阑尾切除术后PO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术后机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对比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B且31例,行传统手术,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Ⅰ、Ⅱ期淋巴结清扫数目、Ⅱ期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Ⅲ期系膜根部阳性淋巴结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淋巴结清扫数目[(22.76±6.94)枚、(15.11±7.85)枚]、Ⅲ期3年复发率(5.88%、45.45%)及生存率(94.12%、63.64%)、淋巴结清扫总数(20.56±7.11、13.92±6.62)、3年总复发率(7.89%、29.03%)及总生存率(94.74%、77.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比较,全结肠系膜切除显著提高了Ⅲ期右半结肠癌根治效果,对Ⅰ、Ⅱ期右半结肠癌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计划妊娠夫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2013年4至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按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712对计划妊娠夫妇进行问卷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采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对不同人群HBsAg和抗-HBs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21424名参检人员中, HBsAg阳性1718例,阳性率为8.02%,其中丈夫的阳性率为9.48%,妻子的阳性率为6.5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9,P<0.01);抗-HBs 阳性8967名,阳性率为41.85%,其中丈夫的阳性率为42.39%,妻子的阳性率为41.3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P>0.05)。 HBsAg和抗-HBs阳性率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χ^2=2.98和9.83,P<0.01)。渝东南地区HBsAg阳性率最高,抗-HBs阳性率低。不同职业人群HBsAg阳性率差异大,私营业主(9.18%)最高,公职人员(6.79%)最低,抗-HBs阳性率中公职人员(49.69%)最高,农民(39.08%)最低。随着文化程度升高,HBsAg阳性率有下降趋势(χ^2=-3.33,P<0.01),抗-HBs阳性率有升高趋势(χ^2=9.73,P<0.01)。结论2013年重庆市计划妊娠人群HBV感染率仍居于较高水平,其中,渝东南地区、私营业主、高年龄计划妊娠人群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治疗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P—选择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用于检测血栓形成相关疾病患者的血浆P 选择素的含量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抗人血小板单抗SZ 5 1 IgG包被 ,将Eu3+ N (对 异硫氰酸苄基 ) 二乙烯四乙酸与另一个血小板单抗S12连接以制备Eu3+ S12示踪剂 ,β 二酮为发光增强剂 ,采用平衡饱和法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用于分析糖尿病、高血脂、脑梗塞患者及正常人血浆中P 选择素含量的变化 ,并与流式细胞术 (FCM)和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作比较。结果 方法灵敏度为 0 98ng/ml,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 4 2 3 %和 6 6 7% ,平均回收率为 97 2 4% ,可测范围为 4 1~ 80ng/ml。应用TRFIA测定 2 2例高血脂、18例脑梗塞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血浆中P 选择素含量 ,分别为 8 0 8± 1 4ng/ml,12 5 1± 3 6ng/ml和19 0 4± 7 9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 (3 0 7± 1 6 4ng/ml) (P <0 0 1)。同时与ELISA和FCM方法检测血浆内P 选择素和血小板膜表面表达情况作比较 ,结果一致。结论 TRFIA检测血浆P 选择素的方法可靠、灵敏、方便 ,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人粒细胞常规免疫和融合BALB/c小鼠,建立一株稳定的高效价的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SZ-102,并对其组织特异性进行签定及探讨在炎症模型显像中的潜在价值。结果表明,McAb SZ-102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l。流式细胞术测定显示其与外周血液中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强阳性反应,而与淋巴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起反应,但与正常人骨髓中的较成熟的粒细胞、单核前体细胞发生反应。SP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人组织切片中Sz-102抗原阳性细胞分布的结果显示,该抗原主要表达在肝、肺、脾、胸腺、淋巴结组织个的巨噬细胞表面。以亚氨基建咏(2—IT)修饰,99Tcm标记葡庚糖酸钠(GH)配体交换法标记SZ-102。给具有左下肢炎症模型的家兔,由耳缘静脉注入99Tcm-抗人粒细胞单克隆抗体SZ-102进行SPECT显像,以99Tcm标记非特异性鼠IgG作为阴性对照,结果表明99Tcm-Sz-102在家兔炎症部位显像清晰,其最佳显像时间为注射后2—4小时,而四Tcm标记非特异性鼠IgG在家兔炎症部位未能清晰显像。结论:99Tcm-SZ-102具有活体内炎症定位导向能力,显像时间短,对隐匿性炎症疾病或肿瘤感染病灶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有一定的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二位点酶联免疫测定血浆P-选择素方法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选择素是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它在血小板活化和释放过程中随着α-颗粒膜与血小板浆膜的融合暴露在血小板表面,成为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特异标志。P-选择素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具有跨膜区域的整合型,另一种为缺乏跨膜区的游离型,后者在血小板活化时,释放到血浆内,成为血浆P-选择素的主要来源。因此,测定血浆内P-选择素的浓度变化,对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亦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我们利用二株抗P-选择素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克隆抗体二位点酶联免疫测定血浆内P-选择素的方法,并测定了正常人和某些血栓性疾病病人血浆内P-选择素的浓度,为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单克隆抗体SZ-102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L-60细胞及ECV304的结合反应性;用虎红染色法检测SZ—102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 SZ—102与静息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L-60细胞及ECV304有结合反应,它能促进中性粒细胞与脂多糖活化的内皮细胞粘附。结论 SZ—102所识别的抗原在细胞粘附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现状,为适宜技术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项目县的147名技术服务人员、机构管理人员13名、个人深入访谈28人。结果:县级服务机构服务量前3位的项目为人工流产术、生殖道感染诊治和产科住院分娩;5个县级服务机构近5年平均引入技术5.8种,10个乡镇服务站近5年平均引入技术2.1种;服务机构技术引进的途径主要有:政府组织的项目、文献查阅、同行交流及产品企业活动;技术可操作性、安全性,使用单位的条件、经济效益,人员专业基础是影响适宜技术推广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适宜技术的筛选应满足群众需求,适应机构条件和人员素质,适宜技术的应用需要规范,以提高应用效果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