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脑损伤昏迷和清醒患者间的脑内神经递质的差异性,以期了解不同意识状态与脑内神经递质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脑损伤患者52例,其中昏迷患者3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分),设为昏迷组;清醒患者22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分),设为清醒组。采集2组患者基本资料,然后提取神经递质的评估结果(使用脑涨落图评估),并对结果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递质的递质功率、递质相对功率和指数分析(指数分析包括总功率、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和血管舒缩指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2组间递质的差异性。 结果 与清醒组比较,昏迷组患者的各项脑内递质功率均显著低于清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递质相对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数分析中除了总功率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数无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内多巴胺的减少是脑损伤患者昏迷的重要危险因素(Wald=5.684, P=0.017)。 结论 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大部分脑内神经递质均显著减少,尤其是脑内多巴胺的减少是引起昏迷的一个危险因素,在临床促醒治疗中可考虑应用增强多巴胺递质效能的药物或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领域重要治疗手段,机械通气患者由于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常需院内转运。由于所转运的患者病情复杂,有特殊的治疗措施存在,转运过程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可能导致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等现象,成功地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对我院EICU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169例机械通气患者转运途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安全转运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艾灸与药物穴位治疗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新的线索和途径。方法对2004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90例机械通气并发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0例、维生素B1组(B组)22例,吴茱萸组(C组)23例,综合治疗组(D组)25例。A组采取常规处理;B组采取常规处理、艾灸配合维生素B1封闭足三里;C组常规处理、艾灸足三里、吴茱萸外敷神阙穴;D组常规处理、艾灸配合维生素B1封闭足三里、吴茱萸外敷神阙穴。经A、B、C三组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D、B、C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90.9%、91.3%,均显著高于A组55.0%(均P<0.01);D、B、C三组显效率分别为96.0%、68.2%、69.6%,也显著高于A组25.0%(均P<0.01);D组与B、C两组之间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D组显效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1);A、B、C三组治疗无效的13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组方法进行治疗,腹胀均获得缓解。结论艾灸配合维生素B1封闭足三里、吴茱萸外敷神阙穴方法治疗机械通气并发腹胀,其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在平衡仪上进行平衡测试时,竖脊肌、腹直肌肌电信号变化的特征,并观察其平衡功能。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脑卒中患者17例(试验组)和健康受试者13例(对照组)在平衡仪上坐位进行三种运动:睁眼/闭眼、平衡仪前后摆动10°、最大范围前后屈伸躯干。利用表面肌电记录运动时双侧竖脊肌和腹直肌肌电信号的均方根(RMS),记录受试者睁眼/闭眼坐位时质心摆动长度、质心摆动面积、X轴压力中心和Y轴压力中心。结果试验组在闭眼/睁眼坐位、最大范围前后屈伸运动时,竖脊肌RMS健侧与患侧间有显著性差异(t>2.173,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睁眼/闭眼坐位下健侧竖脊肌和腹直肌RMS增加(t>2.175,P<0.05),质心摆动长度及面积均增加(t>2.760,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竖脊肌易出现两侧肌力不平衡,从而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时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低声压级次声对大鼠颅脑外伤后胶质纤维蛋白(GFAP)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Feeney法制作颅脑外伤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次声60min组、次声90min组和次声120min组共5组,其中次声3组分别予次声干预60min、90min和120min,连续7天;模型组干预过程中除不开机外,其余过程同次声组。假手术组只打开颅窗,不损伤脑组织,不进行次声干预。7天后处死前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然后断头取脑、免疫组化观察损伤脑组织周围GFAP及GAP-43表达变化。结果:次声3组与模型组的m NS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次声3组间的m 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15组间的GFAP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次声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次声组间GFAP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25组间的GAP-43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次声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次声组间GAP-43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声压级次声能提高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GFAP及GAP-43的表达,改善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增高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将高科技运用在康复训练中,目的在于提高训练趣味性,提高患者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效率。近些年,将生物反馈等技术接入到训练中的报道常可见到。但利用重力感应介导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训练的应用,在国内外均较少见。本文采用重力感应技术介导到日常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日常训练当中,旨在为康复治疗师多探寻一种有效的上肢功能训练技术,以应对复杂的上肢功能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昏迷脑损伤患者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后脑电图(EEG)的前后变化,以期了解rTMS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促醒治疗方法。 方法:募集重症脑损伤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GCS<9),患者戴上TMS兼容电极帽,采用TMS兼容的EEG设备,在rTMS刺激前采集EEG20min;然后rTMS刺激左侧额叶背外侧区15min,刺激频率为15Hz,刺激强度80%运动阈值,未测出运动阈值者选择45%的最大输出强度;刺激结束后,继续采集EEG20min;观察rTMS刺激前后的EEG变化,分析Fp1、F3、C3、F7和T3总共5个通道的平均功率和慢波功率比在刺激前后间的差异。 结果:相比于干预前,rTMS干预后的EEG波形分化会变好,平均功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在F3和C3通道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5个通道的慢波比均显著降低。 结论:rTMS刺激可以改善昏迷患者的EEG,也许可以作为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