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癌症术后领域的现状及知识基础,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为针灸在癌症术后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纳入针灸治疗癌症术后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关键词及引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获得66篇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以针灸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术后为主,研究内容以生活质量、疼痛、护理及术后肠麻痹为主,针灸干预措施主要以经皮电刺激、电针为主.研究趋势和前沿集中表现为针灸治疗结直肠癌及胃癌切除术术后肠麻痹、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预测未来还将会关注该领域针灸起效多途径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的改善.结论:揭示了针灸治疗癌症术后领域的热点和趋势,今后尚需加强针灸不同疗法在不同癌症术后领域的运用以及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以发挥针灸在癌症术后康复的作用及优势,为后期研究及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六十病方》是成都老官山汉墓医书的一部,所载内容反映了西汉早期的方剂学成就。就其所载"桂芍楮实汤"进行考辨与探析,认为其主治因"寒"邪所致,以"腹痛"为主症的疝病,其配伍以桂、芍为基本结构,全方具有温中寓补、正邪兼顾的组方特点。同时,基于"类方"具有主要组成药物或主要配伍关系相同、组方结构相似的特征,认为桂芍楮实汤与仲景桂枝汤类方存在源流关系。厘清这一源流关系,有助于考辨桂枝汤类方的形成,也可为进一步探讨桂枝汤类方方证特点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对近5年国内针灸治疗心绞痛的文献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的针灸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文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对这些文献的文献数量、期刊分布、文献质量、针灸操作方法、选穴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25篇临床研究文献,分别发表在76种期刊上;常用治法是综合疗法,穴位敷贴和针刺疗法;常用穴位是内关、心俞、膻中。结论:针灸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水平普遍偏低;针灸操作方法繁多,需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癌症术后领域的现状及知识基础,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为针灸在癌症术后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纳入针灸治疗癌症术后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关键词及引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获得66篇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以针灸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术后为主,研究内容以生活质量、疼痛、护理及术后肠麻痹为主,针灸干预措施主要以经皮电刺激、电针为主.研究趋势和前沿集中表现为针灸治疗结直肠癌及胃癌切除术术后肠麻痹、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预测未来还将会关注该领域针灸起效多途径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的改善.结论:揭示了针灸治疗癌症术后领域的热点和趋势,今后尚需加强针灸不同疗法在不同癌症术后领域的运用以及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以发挥针灸在癌症术后康复的作用及优势,为后期研究及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定向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K-hESCs( kerati-nocyte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并分析诱导过程中K-hESCs不同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方法:运用含骨形成蛋白4、维甲酸和N2添加剂的上皮分化培养基直接诱导hESCs分化为K-hESCs,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K-hESCs核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K-hESCs在分化的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 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 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s,HIOECs)、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标志物在K-hESCs的蛋白表达。结果: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成功地诱导hESCs分化为上皮样细胞K-hESCs;K-hESCs核型具有正常46条染色体,无结构异常;K-hESCs中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基因p63的表达明显低于HaCaT细胞(P<0.05),而与HGECs和HIOECs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可成功诱导hESCs分化为具有正常核型的K-hESCs;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提示诱导hESCs分化为K-hESCs的过程是从hESCs向单层上皮干细胞分化继而转向复层上皮终末分化发展的趋势,最终得到的K-hESCs类似于单层鳞状上皮干细胞向终末分化初始阶段的角质形成细胞,该阶段的细胞由上皮干细胞静止状态被激活,处于分化初始高增殖活力阶段。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是妇科领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后,等多久才能过性生活?性爱时需要注意什么?诸如此类问题,让许多康复患者在门诊面对医生时经常欲言又止。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不同年龄及生育情况,接受的治疗主要可分为两种方式。首先,是保留生育功能(没有切除子宫和卵巢)的根治性手术。其次,是不保留生育功能(切除子宫和卵巢)的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7.
<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指在较长时间缺血后,心肌恢复血流灌注,反而出现比再灌注前更严重的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现象。《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1]指出:"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15年CVD病死率仍居首位,2015年中国AMI病死率城市为56. 38/10万,农村为70. 09/10万。"MIRI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针刺疗法保护MIRI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心脏组织A1ADR mRNA及A1ADR蛋白的影响,探讨针刺后处理对腺苷A1受体的触发作用,为针刺后处理的运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研究靶点。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即刻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非经非穴针刺组,6只/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脏组织A1ADR mRNA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1ADR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A1ADR mRNA:再灌注前针刺与再灌注即刻针刺能明显上调A1ADR mRNA的表达量,且再灌注即刻针刺的上调最为明显(P0.05)。2.A1ADR蛋白:再灌注即刻针刺与再灌注后针刺能明显上调A1ADR蛋白的表达量,且再灌注即刻针刺的上调最为明显(P0.05)。结论:针刺后处理对腺苷A1受体有明显的触发作用,且以再灌注即刻针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现代RCT文献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近十五年现代RCT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现代RCT文献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分析,提炼出针灸治疗抑郁症中,重视循经选穴,以督脉经络腧穴选用最多,常用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面颈项部位,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其中督脉的百会穴使用频次最多,交会穴、五输穴等特定穴运用广泛.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发现,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现代RCT研究以循经取穴为重要原则,尤其重视特定穴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于针灸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其结果可用于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整理古代文献中穴位敏化的现象与规律。方法:从秦汉至近现代77本针灸相关的古医籍中收集穴位敏化的文献记载、医家专论及发挥、临床应用与相关医案,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检索所得文献作定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出与穴位敏化相关的条文101条,通过整理穴位敏化现象,发现穴位敏化以痛敏现象为主。总结穴位敏化现象规律。结果:脏腑病敏化穴位主要以本经经穴、阿是穴以及背俞穴为主,敏化的部位主要分布在本经偱行部位;经络病敏化穴位则是以阿是穴以及病变局部穴位为主,敏化的部位主要分布在局部以及病变经络偱行部位。且根据穴位敏化现象表现的不同可反映疾病的虚实病性、辨别病邪的性质。结论:穴位敏化现象的记载历史悠久,且具有一定的特征与规律,可协助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选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