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58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二组,实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50只大鼠于T13水平切除左半侧脊髓10mm,再取右侧坐骨神经10mm移植到脊髓缺损处,近端接脊髓,远端接马尾,分别于术后2、4、6、8、12、22周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移植处坐骨神经、吻合口远端马尾神经、左后肢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并用摄像机记录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对照组:8只大鼠,于13水平切除左半侧脊髓10mm,不移植坐骨神经,观察脊髓缺损远端马尾神经和左右肢坐骨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坐骨神经的轴突及髓鞘部分崩解,密度降低,无再生轴突形成。实验组术后4周电镜下偶见移植处坐骨神经髓鞘及轴突形成,术后8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较多细的有髓神经纤维,22周时接近正常;同时观察到左后肢坐骨神经再生;大鼠后肢功能部分恢复,肌力达3级。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有再生能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31例颈性眩晕患者36个突出间盘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观察术后3个月以上的疗效。结果28例术后眩晕立即消除(90%),明显改善者2例(7%),无效者1例(3%),无神经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导致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是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失稳,激惹交感神经诱发椎动脉痉挛。钩突关节肥大并非是主要致病因素。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使椎间盘内压骤然降低,加之局部直接热疗,从而可消除椎动脉痉挛,对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很大程度与退行性脊椎僵硬和间盘病变有关,老年患者显然有更高的发病危险.目前关于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效果的报道很少[1~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4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采用改良Ali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只,行椎板切除及脊髓打击术(在大鼠硬膜表面垫一弯曲度与脊髓表面一致的塑料垫片,用直径24mm、质量10g的圆柱状金属棒在细玻璃管的引导下从25cm高处垂直落下,打击垫片致Ts脊髓急性挫伤。损伤后3次,d人工膀胱排尿,直至形成反射性膀胱)。对照组8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脊髓细胞浆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的表达变化情况。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阳性细胞在Leicaquantitation 570图像分析系统上自动计数。结果:纳入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脊髓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较弱,分别为(16&;#177;2.5,28.6&;#177;6.2),在毛细血管和室管膜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着色较弱,这些结果在后续的观察时间点保持不变。②脊髓损伤8h和2d后,实验组和正常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色细胞均数及其受体阳性细胞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8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达到高峰,分别为(290.7&;#177;7.3,370.8&;#177;9.2),随后逐渐减少,在损伤后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明显减少,但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仍有大量表达,分别为(43.8&;#177;5.4,200.6&;#177;8.1)。结论: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呈时间相关性,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大量表达的时侯,是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脂质过氧化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08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27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7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n=9):造模后立刻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腹腔内注射(5000U/kg)1次;生理盐水对照组(n=9):造模后立刻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1次。正常组(n=9):不作任何处置。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脊髓损伤后2,24,48h丙二醛含量变化,使用透射电镜技术评估脊髓损伤后各时相点的超微结构评分。结果:纳入大鼠27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区丙二醛含量随伤后时间的增加呈不断升高的趋势,生理盐水对照组伤后2,24,48h伤区丙二醛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2.45±6.22),(65.62±2.22)nmol/g;(112.56±6.68),(68.20±1.84)nmol/g;(142.38±7.24),(66.40±2.04)nmol/g,P<0.05]。治疗组伤后2,24,48h丙二醛含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68.54±5.88),(92.45±6.22)nmol/g;(75.24±6.28),(112.56±6.68)nmol/g,P<0.05;(88.34±8.52),(142.38±7.24)nmol/g,P<0.01]。②生理盐水对照组的超微结构评分随伤后时间的增加呈不断升高的趋势,而治疗组的超微结构评分随伤后时间的增加则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治疗组伤后2,24,48h的超微结构评分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8±0.45),(3.84±0.25)分;(1.38±0.28),(4.24±0.38)分;(1.42±0.36),(4.98±0.52)分,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丙二醛含量,减轻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后的超微结构评分,明显减轻脊髓损伤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有效地保护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剖析颈椎病外科治疗的策略提高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多发病。随着颈椎病外科治疗的广泛开展,新问题不断涌出,老问题仍争论不休,因此从理念上深入剖析颈椎病外科治疗的策略,才能进二步提高颈椎病外科治疗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腰椎管狭窄常呈侧隐窝狭窄 ,小的间盘突出就会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 ,其影像学改变和临床表现常不相称 ,因而常常拖延手术治疗或手术方案失误导致疗效不佳。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 2 0例 ,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6 0~70岁 (平均 6 4 .9岁 )。病程 0 .5~ 10年 (平均 3.8年 )。全部行腰椎 X线片及腰椎 CT和 MRI检查。病史长且反复发作 ,出现腰痛 ,下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 ,多以一侧症状为重 ,个别病例下肢疼痛剧烈。椎间盘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管狭窄并发脊髓病的外科治疗结果及围手术期并存病的处理原则,方法:分析15例病人临床表现,颈椎X线动力性拍片及MRI病理改变,围手术期并存病控制及手术疗效。结果:6例椎板成形和8例推板减压者均获得优良疗效,并存病控制得当,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颈椎管狭窄并发脊髓病是退变,骨质疏松和颈椎不稳等多因素所致,年龄不是禁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控制好围手术期并存病,颈椎后路手术疗效是令人满意的,由于老年骨质疏松,椎板成形易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4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只,行椎板切除及脊髓打击术(在大鼠硬膜表面垫一弯曲度与脊髓表面一致的塑料垫片,用直径24mm、质量10g的圆柱状金属棒在细玻璃管的引导下从25cm高处垂直落下,打击垫片致T8脊髓急性挫伤。损伤后3次/d人工膀胱排尿,直至形成反射性膀胱)。对照组8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脊髓细胞浆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的表达变化情况。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阳性细胞在Leicaquantitation570图像分析系统上自动计数。结果:纳入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脊髓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较弱,分别为(16±2.5,28.6±6.2),在毛细血管和室管膜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着色较弱,这些结果在后续的观察时间点保持不变。②脊髓损伤8h和2d后,实验组和正常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色细胞均数及其受体阳性细胞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8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达到高峰,分别为(290.7±7.3,370.8±9.2),随后逐渐减少,在损伤后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明显减少,但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仍有大量表达,分别为(43.8±5.4,200.6±8.1)。结论: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呈时间相关性,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大量表达的时侯,是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苷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宪盛  丁巍  杨小玉 《中国骨伤》2018,31(11):1054-1060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08只SPF级雄性3月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36只。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即刻实验组给予淫羊藿苷(100 mg/kg)灌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术后1、2、3 d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术后72 h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PO、TNF-α、IL-1β的表达;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光镜观察脊髓损伤后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2、3 d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对照组和实验组MPO活性和TNF-α、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MPO、TNF-α、IL-1β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中AI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炎症、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保护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