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龙胆祛湿汤加减联合海棠丁香凝胶治疗亚急性湿疹(湿热蕴肤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亚急性湿疹(湿热蕴肤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龙胆祛湿汤加减联合海棠丁香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 22%,对照组为82. 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龙胆祛湿汤加减联合海棠丁香凝胶治疗亚急性湿疹(湿热蕴肤型)的临床疗效优于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付婷婷  赵璐 《中医学报》2020,35(1):124-129
目的:探讨miR-223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renal tubule epithelia,NRK-52E)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分为对照组(5 mmol·L^-1 D-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1 D-葡萄糖)、高糖+模拟物对照组(转染miR-223模拟物对照后,30 mmol·L^-1 D-葡萄糖处理)和高糖+模拟物组(转染miR-223模拟物后,30 mmol·L^-1 D-葡萄糖处理),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23、NLRP3、IL-1β和IL-18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LRP3蛋白和EMT相关蛋白α-SMA、E-cadherin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23和NLRP3的靶向关系。另外,构建NLRP3过表达的NRK-52E细胞株,观察NLRP3过表达对miR-223过表达的NRK-52E细胞EMT进展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刺激后可引起miR-22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降低,而NLRP3、IL-1β和IL-18 mRNA以及NLRP3、α-SMA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转染miR-223模拟物后高糖环境下NRK-52E细胞中miR-22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LRP3、IL-1β和IL-18 mRNA以及NLRP3、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转染miR-223模拟物阴性对照后对高糖环境下的NRK-52E细胞无显著影响(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NLRP3是miR-223的靶基因。转染pcDNA3.1-NLRP3过表达质粒成功上调NLRP3表达后,miR-223过表达对EMT进程抑制作用得以部分逆转。结论:miR-223可通过靶向NLRP3抑制高糖诱导的NRK-52E细胞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肥胖症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米色化的影响,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 选取择期手术的24例肥胖症患者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分离脂肪组织基质细胞并进行成脂诱导分化,在诱导分化后期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Rosi-1组(加入1 μmol/L罗格列酮)和Rosi-2组(加入2 μmol/L罗格列酮)。通过实时定量PCR法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脂肪细胞中解偶联蛋白(UCP1)及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产热基因的表达。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甘油释放浓度来评估干预对脂肪细胞脂解功能的影响。 结果 加入罗格列酮干预后,Rosi-1组和Rosi-2组成熟脂肪细胞表现多脂滴外形,UCP1蛋白(t=23.12,P<0.01;t=7.35, P<0.01)和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产热基因UCP1(t=2.63, P=0.03;t=9.86, P<0.01)、PPARγ(t=2.8, P=0.02;t=11.06, P<0.01)和PR16结构(PRDM16)基因(t=2.65, P=0.02;t=12.85, P<0.01)表达水平在Rosi-1组和Rosi-2组中均较对照组上调,且Rosi-1组(t=2.76, P=0.02)和Rosi-2组(t=5.83, P<0.01)的脂解能力较对照组增强。 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提高肥胖症患者白色脂肪组织的米色脂肪细胞的分化,从而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选择性作用于脂肪组织的PPARγ激动剂的研发可以为肥胖症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膝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关节软骨损伤及进行性消失、骨质增生为特点,可见膝关节疼痛、肿胀,甚至畸形。据流行病学调查,骨关节炎患者约占总人口8%,而50岁以上发病率可高达60%以上,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致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问题也会更加突出,因此展开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防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MPPS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外线组(30例),电刺激组(31例)和联合组(电刺激+手法按摩,32例)三组。红外线组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照射患者疼痛明显部位(下腹部或者腰骶部),照射距离15~20 cm,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先行经皮神经电刺激,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 μs,治疗15 min;然后行内啡肽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脉宽230~270 μs,频率2~4 Hz,治疗15 min,1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联合组在电刺激的基础上给予手法按摩,每次电刺激结束后(方法与电刺激组相同),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给予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评估)测量指标的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疼痛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15±1.43)分和(3.75±1.62)分,明显优于红外线组[(5.02±1.5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电刺激组的总有效率(联合组96.87%、电刺激组80.65%)及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均显著优于红外线组(红外线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联合组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联合组、电刺激组、红外线组的疼痛复发率分别为6.25%、25.81%和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是治疗MPPS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疼痛的短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手术室进修人员对管理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进修人员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102名进修人员对手术室管理的依从性,统计分析进修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依从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进修人员对参与手术室人流物流控制、禁止手术间内频繁走动、减少外出及连台手术管理要求4方面总是依从的比例分别为37.3%、52.0%、53.9%及56.9%,进修人员的工作年限、职称和所在医院等级与部分管理要求之间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进修人员的管理依从性不足,进修人员的基本情况与部分管理要求之间具有关联性,应对进修人员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8.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巨著,因其"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所载许多治疗皮肤病的医方。对皮肤皲裂症的治疗,历代医家各有记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治疗皮肤皲裂症的经验更是丰富,这些医方使用方法简便,药源广泛,价廉效佳。  相似文献   
9.
自噬在饥饿时被诱导以捕获和降解胞内的蛋白质和细胞器,该过程使细胞内组分再循环以维持其代谢和生存需求。自噬也通过控制蛋白质和细胞器的数量和质量维持自身稳态。自噬功能失调导致许多疾病。在肿瘤形成增殖过程中自噬的作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自噬在肿瘤中的作用可能是中立的,也可能是抑制肿瘤或者促进肿瘤生长。本文旨在对自噬在肿瘤形成生长中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总结,为肿瘤新治疗靶点研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陈于  刘培  闫磊  付婷婷  韩令力  赵奇 《实用全科医学》2010,8(8):1026-1027,1029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开展社区健康促进服务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方法本辖区常住人口4950人,本次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全部人口中的4740人进行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结果调查4740人中慢性病患病人数为739例,患病率为15.59%。高血压(8.60%)的患病率为最高,其次为糖尿病(2.60%)、慢性支气管炎(2.00%)、冠心病(1.90%)、肿瘤(0.38%)。结论该社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以社区为基础,针对其危险因素,加强社区干预,降低社区慢性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