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7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A组35例和B组38例,均给以常规药物、理疗和针刺治疗。A组同时结合面肌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1d后,Sunnybrook神经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A组提高幅度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65.8%与51.4%,P〈0.05)。结论:康复结合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肌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电跳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加rTMS组。复制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选取1日作为开始治疗的时间点,分别施以电针、rTMS和电针加rTMS方法处理,大鼠在各相应时间点处死前12h内每4小时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1次,分别于治疗第7、14、28日进行BrdU免疫组化检测,观察鼠脑梗死面积以及鼠脑BrdU阳性细胞数,并在治疗前后对大鼠行电跳台评测。结果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加rTMS组梗死侧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SGZ)、室管膜下层(SVZ)周围BrdU在第7、14日表达较模型组增强(P〈0.05),尤其以电针加rTMS组明显,第28日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加rTMS组第7、14、28日电跳台实验评分均较模型组改善(P〈0.05),尤以电针加rTMS组明显。结论电针结合rTMS治疗能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4.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 0例 ,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吗丁啉治疗 ,对照组单纯用吗丁啉治疗。治疗 2周后比较 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33%和 86 .6 7% ,2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较单用西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后疼痛和痉挛的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和回顾相关文献 ,以详细说明目前脊髓损伤后疼痛和痉挛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结果 :口服药物、鞘内注射巴氯芬和较少应用的脊神经根切除术和脊髓切开术等方法治疗痉挛都有效 ;只有部分脊髓损伤后疼痛患者对于鞘内注射和脊髓切开术治疗有反应 ,大多数则无效。由于没有被广泛认可有效的药物和外科治疗 ,损伤后痉挛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自发性脊髓梗死倍受关注, 但因其病因不明、症状各异、急性期MRI可能无典型征象等特点, 常被误诊, 故了解诊断标准、进行完善的评估以及鉴别诊断十分必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脊髓梗死的病程演变尚不清楚, 不同类型的预后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武汉地区部分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受SARS-CoV-2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了2020年1月10日~2020年2月17日期间武汉地区10家综合性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确诊的1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新冠肺炎的发病率、临床诊断、合并症、并发症等临床特征。结果:在653名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中共计18例感染SARS-CoV-2,感染率为2.76%,RR为7.45(95% CI, 4.27-13.01)。18例感染者的年龄中位数为66 (IQR, 55.50-70.25)岁;其中13例诊断为脑损伤系统疾病,5例为肌骨系统疾病。18例患者中感染SARS-CoV-2前并发气管切开、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和吞咽障碍者的病亡率分别为50.00%、40.00%、33.33%和25.00%。主要的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陈旧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陈旧性脑梗死、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感染者的病亡率分别为75.00%、50.00%、36.36%和20.00%。病亡患者的并发症为(1.80±1.64)项,合并症为(2.00±1.22)项;非病亡患者的并发症为(1.46±1.27)项,合并症为(1.00±0.81)项。结论:在疫情期间,武汉地区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严重的脑损伤、兼具多种合并症及并发症为可能的感染危险因素,影响感染者最终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牵伸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肩周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三组患者均给予牵伸疗法,A组同时给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B组同时给予关节松动术。每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ROM)评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指数(SPADI)评估对患者受累肩关节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三组患者的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组间比较发现,A组肩关节ROM改善优于B组、C组(P0.05);A组及B组SPAD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但C组SPADI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发现,A组SPADI的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牵伸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减轻肩关节的疼痛程度及提高其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9.
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大鼠VEGF164 mRNA和CD3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电针加磁刺激组。复制急性大脑巾动脉缺血模型,分别施以电针、磁刺激和电针加磁刺激方法处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164mRNA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的表达。结果电针绢、磁刺激组和电针加磁刺激组梗死灶周同VEGF164mRNA和CD31表达增强(P〈0.05或P〈0.01),尤其以电针加磁刺激组明最。结论电针结合磁刺激可以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VEGF164mRNA和CD31的表达,从而实现非分子水平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障碍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移动式平板训练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对照组加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ATE及Time值)、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评估2组患者的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8周后,2组ATE值及Time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BBS、MBI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及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PNF疗法;对于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两者未见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