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综合康复疗法佐治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佐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康复组(48例)及常规组(50例).康复组在给予治疗糖尿病足常规药物及足部创面处理的基础上再予以综合康复疗法,包括电针刺穴、超短波治疗、体外反搏治疗、红外线照射治疗;常规组则予以治疗糖尿病足常规药物及足部创面处理.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1级及以上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及痊愈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较常规组更明显;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1级及以上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常规组(79%),且其痊愈患者的痊愈时间亦较常规组短.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较好,并可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只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综合康复组48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疗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下肢动脉血管多普勒检测显示,综合康复组糖尿病足0级患者的血流参数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综合康复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明显,有利于糖尿病足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7例脑干脑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病因进行探讨。结果脑干脑炎以青壮年男性居多。本组平均年龄为(38.47±2.0)岁。全部患者均有颅神经麻痹,但锥体束受损较轻。MRI检查病灶与临床定位相符率低,经及时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脑干脑炎的病因未明,推测是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损伤所致,呈单相病程,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2周进行下肢肌肉最大收缩时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运动功能评定及功能独立性(FIM)评定,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股四头肌、胫前肌最大收缩时的sEMG信号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12周继续提高(P0.01);观察组sEMG信号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ASIA运动功能评分及FIM评分亦较治疗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2组ASIA运动功能及FIM评分较治疗8周后提高更明显(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股四头肌、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及肌力,并能提高功能独立水平,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创伤死亡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救患者死亡的原因,为进一步加强急救网络医院急诊科内涵建设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01-2012-12 78例急诊创伤死亡的病例填写调查表,用Profox6.0建立数据库,分析患者死亡年龄分布、致伤原因、抢救措施、出车时间,并采用SPSS l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平均平均死亡年龄为44.8岁,以40~59岁年龄段最多。死亡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锐器伤、挤压伤。进行气管插管者占74.3%(58/78),呼吸机维持呼吸者占80.7%(63/78),实施胸外按压者占85.8%(67/78)。结论:急诊创伤死亡病例的年龄、致伤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要重视院前死亡。监测和评估急诊科急救工作的时间因素、技术因素和质量因素等非常有必要,可依此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联合电针与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就诊的肩周炎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进行电针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电针与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患侧海马CA3区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学习记忆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手术组(72只),后者制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后再分为模型组、运动训练组、针刺运动训练组,每组24只,于术后第1,3,5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侧海马CA3区MAP-2的表达,同时在术后第5周时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评。 结果假手术组MAP-2阳性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密集。梗死后患侧海马CA3区阳性神经元及树突纤维减少。术后1周针刺运动训练组MAP-2阳性纤维稍有增多,与模型组、运动训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第3周、5周时MAP-2阳性表达明显增多,光密度值高于运动训练组(P<0.05)和模型组(P<0.01)。术后第5周针刺运动训练组在Y迷宫分辨学习测试中记忆力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和运动训练组(P<0.05)。 结论针刺配合运动训练可明显促进脑梗死后患侧海马CA3区树突结构可塑性变化,且MAP-2表达增加与学习记忆功能恢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IHS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改变和头颅影像学的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复视和颈项强直、病理征阳性;CSF压力均〈70mmH2O,轻-中度白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黄变3例,血性2例;18倒均作头颅CT检查,2例双侧硬膜下积液,6例行头颅MRI检查,4例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18例中7例出现误诊,误诊率为38.89%。结论认识SIHS的临床特点、CSF改变和影像学的特征,对明确诊断、减少误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机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康复训练对相关生化化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影响。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 2000-01/2005-12与脑梗死或脑缺血、康复训练和大鼠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cerebral ischemia or cerebral infarction,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r physical training,ra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0-01/2005-12与脑梗死或脑缺血、康复训练和大鼠相关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脑梗死,康复训练,大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包含研究目的的基础研究文章,筛除综述类及与目的无关的文章。资料提炼:选出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或脑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的文章60篇。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8篇与本文综述内容关系密切。资料综合:内源性脑保护因子fos即刻早期基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热休克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S-100蛋白、巢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微管蛋白表达与康复训练效果有关。结论:康复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及学习记忆能力恢复,使梗死灶体积缩小,提高脑组织内保护性蛋白因子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梅花针刺血拔罐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恢复的效果。方法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予梅花针刺血拔罐治疗)和对照组35例(予RICE原则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 d、1周、2周比较患踝周长、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的平均值,治疗后2周的愈显率。结果治疗组在踝关节周长、VAS评分、AOFAS踝-足功能评分的改善在3 d、1周时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2周后关节的周长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VAS评分、AOFAS踝-足功能评分在3 d、1周、2周以及治疗2周后的愈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梅花针刺血拔罐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较西医RICE原则处理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肿胀缓解快速,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愈显率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