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篇 |
免费 | 13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46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综合类 | 7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文用自行设计的自控撞击装置,对幼兔前肢远端进行慢性损伤实验,建立囊外压力骨骺软骨板慢性损伤的动物病理模型,并报导了桡骨远端骺板慢性损伤的病理变化为增生、变性、萎缩,病变部位为生发层、增殖层、骨化沟和软骨膜环,发生机制为外力的反复撞击引起局部缺血、缺氧等。 相似文献
2.
<正> 现已证明,规律的体力活动和良好的身体状况可以延缓老年人的体力和知识力的衰退。老年人参加规律的运动锻炼后,精力充沛,吃、睡得好,很少有身体不适和精神紧张,吸烟和饮酒也减少。运动的生理效应运动对机体的许多系统都可以产生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肌肉骨骼系统。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改善氧的运 相似文献
3.
燕铁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6,(4)
为了研究耐力训练对人骨骼肌不同纤维类型超微结构成分的影响,作者观察了10名非运动员(男女各5人,22—36岁),自行车测功计的训练结果。训练方案: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共6周(其中,男,女训练24周),训练强度因人而宜,保持在72±7%Vo_2max.全部对象训练前均未参加过正规运动训练。取材: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2人为训练6周和24周后)由专人在股外侧肌同一部位针吸活捡取材,用组织化学和电镜进行综合分析,取至少含500根肌纤维的切片,在电镜下将其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大多数切片Ⅱc型纤维罕见,不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腓肠肌肉毒毒素注射位点解剖测量与肌电图测量的相关性,为肉毒毒素注射位点解剖测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肌电图技术检测21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左侧腓肠肌运动位点,并经过统计学分析选取其中13个位点作为解剖位点.随后由3名测量员对11例志愿者进行左侧腓肠肌解剖位点标记,然后采用肌电图定位技术对解剖位点进行回测,将3名测量员测试所得肌电图运动位点与解剖位点进行比较.结果 3名测量员回测结果间具有高度一致性,解剖学测量定位结果与肌电图测量定位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解剖学测量定位注射肉毒毒素是一种简便、快捷定位方法,其定位结果与肌电图定位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值得在基层临床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人体运动控制与模拟运动模式的低频电刺激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铁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1):4-5
运动控制是当前对脑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研究的核心。应用运动控制的理论,按照运动发生的模式,利用低频电刺激产生功能性活动,达到恢复或改善脑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再控制,是目前以及未来神经康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微囊化PC12细胞的分泌特征及其致瘤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有报道微囊化细胞移植不仅能避免免疫排斥反应,而且肿瘤细胞微囊化后可以消除其致瘤性。目的:观察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微囊化前后的分泌功能变化,及微囊化PC12细胞植入大鼠蛛网膜下腔后的存活情况和致瘤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7—07/12在中LU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用微囊包裹PC12细胞。方法:将微囊化后第3~5天的PC12细胞植入12只雄性SD大鼠蛛网膜下腔。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微囊化前后PC12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分泌情况:移植术后8周,回收移植的微囊化PC12细胞,检测存活情况和分泌功能;移植术后12周,对大鼠腰段脊髓予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移植物对脊髓组织的影响。结果:①PC12细胞经微囊包裹后,体外培养生长良好,除微囊化后第1天外,细胞微囊化前后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硫氨酸脑啡肽分泌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回收移植术后的微囊化PC12细胞,再培养,其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分泌水平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移植术后12周,大鼠脊髓大体观察均未见新生物形成,病理切片显示神经细胞和髓鞘结构完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无纤维增生和坏死。结论:PC12细胞微囊化后可保持其活性和分泌功能:同种移植于蛛网膜下腔后,仍保持活性和分泌功能,无致瘤性。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常见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2005年全世界大约有570万脑卒中患者死亡,约6 200万脑卒中患者幸存[1].且大部分幸存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是妨碍脑卒中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故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常见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2005年全世界大约有570万脑卒中患者死亡,约6 200万脑卒中患者幸存[1].且大部分幸存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是妨碍脑卒中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故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