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篇 |
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8篇 |
内科学 | 31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86篇 |
预防医学 | 38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51篇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7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其中17例经免疫组化检查测定Ki-67,计算该17例患者CT动脉期最大强化率(pCER),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例中发生于胸部17例,腹部5例,颅脑1例,颌面部4例.23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MRI检查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信号混杂多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测定Ki-67的17例CT增强病例中,pCER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性(rs=0.828, P<0.01),pCER值越高,其Ki-67表达越高.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影像学表现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苯并芘(Bap)腹腔注射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下微泵释放法建立实验性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4周组、低剂量6周组、高剂量6周组。各实验组小鼠经处理后,取腹主动脉瘤、观察其大体形态;切片行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统计学及组织学的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腹主动脉MMP-12表达水平。结果 高剂量6周组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率(83.3%)较其他3组(50.0%、41.7%、0)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6周组平均血管周长与其他3组比较也显著增大(1607±225μm vs 1408±246μm、1394±230μm、935±109μm,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提示高剂量6周组小鼠腹主动脉壁MMP-12表达(0.62±0.11)较其他3组(0.51±0.10、0.48±0.09、0.11±0.04)显著增多(P<0.05)。结论 高剂量血管紧张素:[0.90mg/(kg·d)]皮下微泵释放6周联合苯并芘(Bap)腹腔注射能够高效地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8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诊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310例,对其433份标本(含患侧乳汁、穿刺液、脓肿破溃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常见致病菌种类及其药敏特点。结果(1)433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7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AU)2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42株,表皮葡萄球菌(SE)2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12株,α-溶血链球菌8株等。(2)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共237株,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7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100%),对青霉素(91.8%)、克林霉素(57.0%)、红霉素(69.0%)耐药率高,对左氧氟沙星(94.0%)、头孢类抗生素(70.0%)、庆大霉素(80.0%)敏感率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43株,药敏试验显示对红霉素(13.0%)、克林霉素(15.0%)敏感率低,对青霉素、头孢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左氧氟沙星(95.0%)、庆大霉素(96.0%)、呋喃妥因(97.0%)、复方新诺明(92.0%)等敏感率高。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对过去曾敏感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应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3所综合医院住院心肌梗死病人药物治疗现状.方法采集太原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999年-2002年住院心肌梗死病人病历数据库资料,对心肌梗死病人药物治疗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用SAS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太原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4年心肌梗死病人共有888人.4年总的药物使用率分别是:β受体阻滞剂为5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为62%.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构成有4种药品,其中美托洛尔占86.6%、阿替洛尔占1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构成有11种药品,以卡托普利占57%,依那普利占27%.美托洛尔日平均剂量(Md)为34 mg/d(剂量范围6.25 mg/d~200 mg/d),卡托普利日平均剂量(Md)为35.8 mg/d(剂量范围6.25 mg/d~150 mg/d).不使用β-blocker的主要原因是未考虑选用、窦性心动过缓、严重心力衰竭、传导阻滞等.不使用ACEI/ARB的主要原因是未考虑选用、低血压等.结论太原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1999年-2002年心肌梗死病人β-blocker使用率提高(P<0.000 1),ACEI/ARB使用率1999年-2001年持平,2002年有所降低(P>0.05,P=0.085 1),β-Blocker以美多心安为主.ACEI/ARB以卡托普利、依那普利为主.美多心安的日平均剂量低于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药物治疗指南规定的标准,其日平均剂量山大一院<省人民医院<太钢总医院.卡托普利的日平均剂量在指南范围内,3所医院日平均剂量相当.未考虑使用β-blocker占不用因素的42%,未考虑使用ACEI/ARB占不用因素的62.8%.提示对心肌梗死病人药物治疗是否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宫外孕是妇科急诊,也是引起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50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7.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与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皮质醇、胰岛素水平动态变化与血糖的关系,以利临床正确处理低血糖,减少神经系统损害。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监测43例新生儿窒息后第1、3、7d血清皮质醇、胰岛素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监测血糖浓度。结果:新生儿窒息后第1、3、7d血清皮质醇逐渐降低(P<0.01),血胰岛素水平第1d显著增高(P<0.01),第3d恢复正常(<20mIU/L);出生第1d,血皮质醇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r=0.432,P<0.01),血胰岛素与皮质醇比值,低血糖组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高胰岛素血症组低血糖发生率(76.9%)高于正常胰岛素组(41.2%,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及相对低的血皮质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病人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肌梗死的治疗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 ,改善了病人的近期和远期愈后。 60年代CCU的建立 ,能早期检出致死性心律失常 ,并立即给予除颤 ,使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病死率从原来的 3 0 %降到 15 % ;溶栓治疗的开展 ,改变了AMI的病程 ,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溶解 ,缩小了梗死的范围 ,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再通 ,已被证实减少了短期和远期病死率和病残率 ,病死率下降到 10 %以下。AMI急性期后应用倍他乐克 ( β -blocker)和阿司匹林 (Asprin) ,提高了生存机会 ,降低了再梗死率 ,对危险因素的控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来证实降低血脂能使… 相似文献
9.
椎体包虫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脊椎包虫病影像学改变的病理学基础及其MRI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椎包虫病的X线及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类。结果 :包虫的寄生生长方式决定了其膨胀性、多房性生长的影像特点 ,MRI上具有特征性。结论 :MRI对评价脊椎包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显示脊椎包虫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汪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2,6(11):1553-1555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是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的,根据评价的结果,找出造成吞咽困难的原因,确定治疗方法和补偿技术,并通过调整食物黏稠度和进食方法,逐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吞咽困难的治疗主要包括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腭咽闭合训练、吸吮与喉上抬训练、感觉刺激、呼吸功能训练、体位与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